「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這篇"微小說"。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金片,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裡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還有一次,兩人同坐一張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就割開席子,分開座位,要跟他絕交,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同學們,這篇小短文人物形象十分鮮明,並且灌注了十分明確的價值觀。在老師看來,故事是好故事,道理卻未必是真理。先不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單說對待黃金與瓦石的態度,管寧真的完全正確並且偉大高尚而華歆就真的十惡不赦應當譴責嗎?視黃金如瓦石,未必就有了資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這種認識事物和對待事物的態度,從某種層面上說,反而是一種謬誤。路不拾遺固然是一種美德,但對事物的價值區別對待乃一種認知能力和眼光常識。華歆最終還是服從了道德觀念而扔掉了黃金,他只是敏於發現事物的區別而已。至於聞聲棄讀,也是一種正常的好奇心。也許我們只能說管寧的自制力比較強,而華歆的好奇心比較強而已。兩種人,前者適合做學者,後者適合做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這樣人物形象鮮明的作品就是出自於《世說新語》,那麼我們今天來記敘學習《世說新語》中的文章。

二、知識講解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後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雜採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採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於前人的記載。

劉義慶,字季伯,漢族,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父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

考點1 《詠雪》

1.課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註釋:

(1)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2)內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3)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女,子女,這裡反之小輩,包括侄子侄女。文義:文章的義理。

(4)俄而:不久,一會兒。

(5)驟:急。

(6)何所似:像什麼。

(7)欣然:高興的樣子。

(8)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9)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10)未若:不如,不及。

(11)因風:乘風。因,趁、乘。

(12)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王凝之的妻子。

(13)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將軍。

3.譯文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謝道韞說:"不如說是柳絮隨風舞動的樣子。"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4.古今異義詞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5.文言文特殊句式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6.文章理解

詩詞鑑賞《詠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它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鬆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讚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章第一句交代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裡,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於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7.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寒日"詠雪"的故事,寫出了謝道韞的聰慧、機智,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同時,謝道韞的對答使謝太傅"大笑樂",體現了當時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會風氣。

考點2 陳太丘與友期行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1.課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註釋

(1)陳太丘:即陳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長,長官。古代常以地名稱其官長。

(2)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今義為日期,行,出行。

(3)日中:正午時分。

(4)至:到。

(5)捨去:丟下(他)而離開。舍,捨棄。去,離開。

(6)乃:才。

(7)元方:即陳紀(129—199),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8)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表示否定。

(9)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委,捨棄。

(10)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11)引:拉,牽拉。

(12)顧:回頭看。

3.譯文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友人)才來。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走了。"朋友便生氣了:"不是人哪!和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4.古今異義詞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5.謙辭與敬辭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同學,上圖中的人物為什麼會鬧出笑話呢?令尊和家父的稱謂又是否得當呢?這就是我們要說的謙辭與敬辭的問題。

中國是禮儀之邦,來往稱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辭。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在人們日常交際,特別是書信往來中往往要運用到。敬辭經常與謙辭聯繫在一起。謙辭是表示謙虛的言辭,一般對己。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一般對人。

古代常見的敬辭和謙辭

敬辭類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謙辭類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6.人物形象分析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7.文章蘊含的道理

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否則會喪失朋友,失去友誼。

(1)通過元方的言行舉止,讓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堅持原則的人。

(2)通過友人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知錯就改。而友人又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告訴我們信用的重要性

(3)通過陳太丘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三 、例題精析

例題1

解釋劃線的詞語。

(1)內謝太傅寒雪日集( )

(2)撒鹽空中差可( )

(3)俄

雪驟( )

(4)與兒女講論文義( )

【參考答案】 (1)家庭聚會;(2)差不多可以比擬;(3)不久,一會兒;(4)這裡泛指小輩,包括侄子侄女

【解析】該題是對文言實詞的考查,難度不大,只需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識記即可。

例題2

下面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文中的"尊君"和"家君"都是敬辭,前者是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後者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B."元方入門不顧"的"顧"與成語"左顧右盼"中的"顧"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回頭看",後者是"看"的意思。

C."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中"兒女"這裡泛指小輩,包括侄子侄女。

D."期日中,過中不至"這一句話點明瞭不守信的人是客而不是陳太丘。

【參考答案】 A

【解析】A項是對敬辭內容的考查,其中"尊君"是對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選項中把這兩個概念弄混淆了。

例題3

《詠雪》譯文中用"撤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麼?

【參考答案】示例一:用"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因而用"撒鹽"喻好。

示例二:用"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解析】本題是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探究,相對簡單,言之有理即可。

例題4

文言文閱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下列劃線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尊君在不 學而不思則罔 B.太丘捨去 又漸如高舍

C.下車引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陳太丘與友期行 與兒女講論文義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待君久不至,已去。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3)請按要求寫出這則故事的情節。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發展:友人過中不至,太丘捨去;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結局:友人慚而致歉。

(4)選文在為人處世方面說明了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1)D

(2) 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 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或"跟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3)起因:陳太丘與友期行; 高潮:元方據理駁斥友人。

(4)說明了人既要講信用,又要懂禮貌的道理。

【解析】(1)D項"陳太丘與友期行"、"與兒女講論文義"兩個"與"都是"和"的意思。A項"尊君在不"、"學而不思則罔" 第一句中讀"否"。 B項"太丘捨去"、"又漸如高舍"兩個"舍"讀音不同,意思不同。第一個舍為動詞。 C項"下車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兩個"之"第一個是代詞:他指元方 第二個"之"解釋為:的。

(2)以直譯為主,實在不能直譯的才能意譯。每一個詞語都有與之對應,譯文字字落實。注意關鍵字解釋。

(3)起因:在開頭,根據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高潮:聯繫原文:友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概括為:元方據理駁斥友人。

(4)從兩方面回答(可以聯繫元方的話):1、要講信用2、又要懂禮貌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四 、課堂運用

基礎

1.閱讀《陳太丘與友期行》, 用原文句子填空

① 客人發怒的原因是: 。

② 客人不守信的依據是: 。

③ 表明客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句子是: 。

【參考答案】①約定 ;②丟下、捨棄;③拉;④回頭看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2. 仿照例句,補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陳太丘與友)期日中,(友)過中不至。

①太丘捨去,( )去後(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參考答案】①太丘 友 ②家君 家君 ③君 君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補充句子的省略成分,可把句子先翻譯過來,結合上下句,看缺少了什麼成分,再補充上。

3.翻譯下面句子。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參考答案】(1)簡直不是人啊!和人約定同行,丟下我就自己走了。

(2)友人感到慚愧,走下車拉他,元芳徑直走入家門,連頭也不回。

【解析】本題是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比較簡單。

拔高

4.閱讀文言文,回答下面問題。

【甲文】《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文】《鍾會汗不敢出》

鍾毓、鍾會少有令①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注】 ①令:美好的

(1)用/為下面的句子劃分停頓節奏,停頓兩處。

謝 太 傅 寒 雪 日 內 集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公欣然曰 ②差可擬

③少有令譽 ④魏文帝聞之

(3)下列各項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與乙文中"魏文帝聞之"中的"之"的意思不一樣。

B.乙文中"卿面何以汗"和"汗出如漿"中的"汗"字意思和用法一樣。

C.甲文第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話語雖短,卻涵蓋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D.乙文第一句"鍾毓、鍾會少有令譽"交代了魏文帝想召見他們的原因。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風起。

②語其父繇曰:"可令二子來。"

(5)甲乙兩文都選自《世說新語﹒言語門》,本門所記的是在各種語言環境中,為了各種目的而說的佳句名言,多是一兩句話,卻說得很得體、巧妙。從甲文作者"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一補充交代中看出 的言語更巧妙。乙文 的言語顯得更加聰明、機警。

【參考答案】(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① 的樣子②相比③年少④聽說

(3)B

(4)①不如比作柳絮隨風飄起。 ②魏文帝告訴他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

(5)兄女(謝道韞) 鍾會

【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對句讀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讀該句,讀出含義,然後斷句。注意要求"停頓兩處"。

(2)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擬"指相比。"聞"聽說,常考。

(3)試題分析:乙文中"卿面何以汗"的汗是:使動用法 使……是汗。 "汗出如漿"中的"汗"字意思是:出汗。

(4)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注意1句中"未若""因"的意思。2句中"語"的意思。

(5)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段主要人物的認識和理解。根據描寫分析即可。

五 、課堂小結

1.對於《世說新語》的兩則文章,首先要求要背誦文章。

2.注意文章中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的識記,尤其是文言實詞,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謙辭與敬辭等。

3.對於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是重點,要注意結合人物語言、動作、側面描寫等內容進行分析。

4.探究類題目也是常考的題型,要注意從不同角度分析即可。

六 、課後作業

基礎

1.默寫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曰:" 。"兄女曰:" 。"(《世說新語·詠雪》)

【參考答案】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內集:家庭聚會) B. 撒鹽空中差可擬 (擬:相比)

C.太丘捨去 (去:離開) D. 與人期行 (期:期待)

(2)下列加點的虛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即公大兄無奕女(即:就是)

B.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之:助詞,的)

C. 去後乃至(乃:才)

D.則是無禮(則,就)

(3)下面對課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選文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一部小說集。

B.《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溫馨愉快且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

C.《陳太丘與友期》中的"友人"是一個不守信用、沒有禮貌的人,他身上沒有任何優點。

D.《陳太丘與友期》記述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說明了"禮"和"信"的重要。

(4)翻譯下列句子。

未若柳絮因風起。

下車引之,元方入門而不顧。

【參考答案】(1)D (2)B (3)C

(4)不如比作柳絮憑藉著風飛舞。

(朋友)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3.閱讀下面文言短文,回答文後面的題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太丘捨去。元方入門不顧。

(1)請解釋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含義。

俄而雪驟 俄而: 未若柳絮因風起 因:

相委而去 委: 下車引之 引: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撒鹽空中差可擬。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3)下面將謝道韞的詩句和謝朗的詩句進行對比,陳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柳絮"一句較"撒鹽"一句更有畫面美感,寫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圍。

B."柳絮"一句較"撒鹽"一句更寫實,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態。

C."柳絮"一句較"撒鹽"一句更有詩歌意蘊,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較"撒鹽"一句情感更飽滿,表現出了詩人對大雪的喜愛。

(4)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粗野語言,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無信""無禮",這說明元方是個怎樣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來了客人,你該如何接待?

【參考答案】(1)俄而:不久,一會兒; 因:憑藉; 去:離開; 引:拉

(2)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您跟我爸爸約定好正午一同出發,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

(3)B

(4)聰明睿智、知書明理、落落大方。在能確定對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禮相待;如果不明對方身份,要機智地探詢對方情況,提高安全意識。

拔高

4.閱讀文言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④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⑦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選自《世說新語》)

【注】①候:拜訪、問候 ②稱:稱讚、讚許 ③履行:實踐、做 ④綏:安撫⑤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謙稱 ⑥法:效法 ⑦師:學習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 尊君在不 不:

元方入門不顧 顧: 下車引之 引:

(2)下列各句中"之"字與"下車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故時有物外之趣。 B.驅之別院。

C.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D.邑八景之一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袁公兩問綿裡藏針,頗有學問,但元方兩答精彩紛呈,請你說說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處。

(5)從這兩則故事中,你怎樣評價元方這個孩子的?

【解析】(1)期:約定 不:通"否",表示否定 顧:回頭看 引:拉,牽拉

(2)B

(3)和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

(4)借用周公和孔子沒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不存在誰效法誰的問題,既尊重了袁公,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顧全了雙方的面子。

(5)智、聰明,頭腦靈活、能言善辯;守信、明禮、為人處世得體。

5.閱讀文言文,回答下面問題

範元琰遇盜

範元琰,字伯珪,吳郡錢塘人也。及長好學,博通經史,兼精佛義。然性謙故,不以所長驕人。家貧,惟以園蔬為業。嚐出行,見人盜其菘①,元琰遽退走。母問其故,具以實答。母問盜者為誰,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恥,今啟其名,願不洩也。"於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溝盜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為橋以度之,自是盜者大慚,一鄉無復竊。

註釋:①菘:白菜。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及長好學 ②母問其故,具以實答

③嚐出行 ④自是盜者大慚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有涉溝盜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為橋以度之。

(3)文中的範元琰"待盜者""遽退走"、"伐木為橋以度之",你贊同不贊同範元琰的做法?說說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1)①等到,到;②緣故、原因;③曾經;④這,這樣。

(2)有人涉過水溝偷盜他家的竹筍,元琰就砍下樹木做成橋來使他過溝。

(3)答案示例:

贊同,因為元琰這樣寬容的做法,最終感化了盜者,使得鄉里不再出現偷盜行為。

不贊同,因為元琰這樣做,實際上是縱容了偷盜罪。

七 、教學反思

「2018年部編版課程 初一語文」第10講《世說新語兩則》對比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