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心投身扶貧一線 用奮鬥抒寫無悔青春——記市中醫院「85後」駐村扶貧幹部梁忠盛

“80後”、“90後”兩代人在物質較為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他們曾被誤解與質疑,如今,這兩代人正慢慢成長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尤其是“80後”正度過人生中最美好的奮鬥歲月,在不同的崗位揮灑著汗水和青春。

梁忠盛是來自肇慶市中醫院的一名“85後”駐村扶貧幹部,面對艱苦環境和艱鉅任務帶來的壓力,他毫不退縮,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扶貧攻堅事業中,譜寫了一首屬於自己的青春讚歌。

紮根基層

扶貧能“開花結果”是堅守崗位的不懈動力

2016年,剛到而立之年的梁忠盛被單位選派至懷集縣坳仔鎮任駐村扶貧幹部,助力脫貧攻堅,他的到來,為肇慶市中醫院扶貧工作組注入了新活力。兩年多的時間,在市中醫院扶貧工作組組長冼松生的帶領下,梁忠盛憑著年輕人的一腔熱情,忙碌堅守在扶貧一線,將最美好的青春奉獻在扶貧路上,展現了一名年輕駐村扶貧幹部的風采。

以真心投身扶贫一线 用奋斗抒写无悔青春——记市中医院“85后”驻村扶贫干部梁忠盛

梁忠盛駐村扶貧工作照

當領導將駐村扶貧重任交付給梁忠盛時,他沒有絲毫退縮,義無反顧投身精準扶貧熱潮。“國家對新一輪扶貧工作高度重視,尤其是當前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要求是精準,要做到精準就意味著要有大量的調查材料、數據、圖表以及照片等,並且在數字治理的背景下,這些都還要錄入系統。在2016年和2017年,從精準識別貧困戶到信息錄入工作,我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為的就是儘快完成錄入系統的工作。”再回憶起這段經歷,梁忠盛依然歷歷在目、感慨萬千。

梁忠盛坦言,剛接手扶貧工作時,由於扶貧戶還沒開始享受到國家政策帶來的實惠,他們不相信駐村扶貧幹部能幫助他們,甚至覺得駐村扶貧幹部來村裡是想欺騙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危房改造、助學補貼、大病救助等相關款項的逐步到位,加上我們扶貧工作組進村宣傳政策時相互熟絡後,看到貧困戶臉上露出真摯且信任我們的笑容,是我永世難忘的。”

以真心投身扶贫一线 用奋斗抒写无悔青春——记市中医院“85后”驻村扶贫干部梁忠盛

梁忠盛(左一)到村裡瞭解貧困戶危房改造情況

任何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要和無數個放棄的念頭作鬥爭,當被問及是否有過想放棄的念頭時,梁忠盛亦表示,在扶貧工作中,偶爾會有想放棄的念頭,但冷靜思考後,還是認為不應在這時輕言放棄。習近平主席說:“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梁忠盛亦堅信這一點,“我是獨生子,在下鄉扶貧之前,真沒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這樣一部分人的生活如此窮困潦倒,我真的好想幫助他們,在2020年之前令這些貧困戶真正脫貧。”

“以前每天加班錄入貧困戶的資料、走訪核查資料等工作,都是自己的‘心血結晶’,現在為他們所付出的這些還沒完全‘結出果實’,我不能輕言放棄。”梁忠盛說,“心裡始終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努力改變村子的貧困面貌,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正是這個念頭一直讓梁忠盛堅持下來……

傾心扶貧

家人的支持是不斷前進的堅強後盾

以真心投身扶贫一线 用奋斗抒写无悔青春——记市中医院“85后”驻村扶贫干部梁忠盛

梁忠盛榮獲肇慶市2016年第四季度“身邊好人”稱號

在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時期,梁忠盛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一線,從宣傳動員到進村入戶落實扶貧政策,他逐漸成為扶貧工作的主力,很多時候沒有周末假期,即使放假回家,往往因上級檢查、整理資料等工作又下鄉去了,因此梁忠盛和家人總是聚少離多。2016年,接到扶貧任務時的梁忠盛,他的大女兒剛剛出生幾個月,正開始不久自己的一家三口小家庭生活。下鄉後,梁忠盛夫妻倆僅能在週末見上一面,有時甚至連著幾個星期都見不到面。如今一晃兩年過去了,大女兒已經2歲,小兒子也即將滿1歲,現在的梁忠盛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爹了。

“得悉我接手扶貧工作後,家人無條件支持我,當初妻子忙完單位的工作又要照顧女兒,經常連軸轉。對家庭的虧欠,只能在有限的週末時間裡儘量去彌補一些,給孩子一些陪伴,給妻子父母一些安慰。”梁忠盛說,“很多時候,家中如果有事情發生,如小孩生病了,他們都不會馬上通知我而是事後回到家中才告訴我,為的就是不想影響我下鄉工作。”

為不讓梁忠盛分心扶貧工作,家人經常告訴他安心工作,不用擔心家事、不用擔心一對子女……然而,沒有哪一對父母是不關心兒子,沒有哪一位妻子是不思念丈夫的,但即使再關心與思念,他們還是選擇無條件支持,選擇默默付出。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梁忠盛才能在扶貧路上無所畏懼地闊步前行。

以誠相待

化身貧困戶子女心目中的鄰家哥哥

白天走訪貧困戶,對他們的情況進行摸查、宣傳政策,晚上整理錄入資料,接待處理來訪貧困戶反映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及建議,這是梁忠盛扶貧工作的常態。與剛下鄉時相比,如今梁忠盛對懷集縣坳仔鎮坳仔村、仙溪村、豐亨村、階洞村四條村130戶貧困戶的情況瞭如指掌,他經常挨家挨戶走訪和村民聊天,和村民熟絡起來,儼然已成為村民的“自家人”。

以真心投身扶贫一线 用奋斗抒写无悔青春——记市中医院“85后”驻村扶贫干部梁忠盛以真心投身扶贫一线 用奋斗抒写无悔青春——记市中医院“85后”驻村扶贫干部梁忠盛

梁忠盛挨戶走訪貧困戶

打開梁忠盛的微信,他與大多數貧困戶都相互添加了好友,“什麼時候到我家喝茶”、“我高考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啦”、“我還是決定復讀了”……那一幕幕我們看似平常的微信聊天,可以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梁忠盛兩年多來與貧困戶的深厚情誼。

筆者在梁忠盛的微信看到他與貧困戶的一對兒女聊天,由於他們的母親符合辦理殘疾證的條件,可以納入低保戶,以便更好地保障他們的生活,但由於孩子們出於強烈的自尊心而拒絕申請殘疾證,梁忠盛得知後便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幫他們分析,孩子們最終同意了殘疾證的辦理。從這些聊天記錄中,也正是這麼一些小故事和小細節,筆者感受到梁忠盛的真心與真情,看到了扶貧工作的不容易,看到了扶貧幹部們的全身心付出。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這是我一生難忘的經歷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梁忠盛說,“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一定要為孩子們樹立起好榜樣,將來等他們長大後,我還要帶他們回到這些地方走走看看,將我這些經歷逐一分享給他們。”

只有奮鬥和激情,只有夢想和希望,

只有真心與真情,才能成就無悔青春。

梁忠盛就是懷揣一顆真心,灑下一片真情,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責任擔當,在扶貧路上讓自己的青春閃閃發光。

以真心投身扶贫一线 用奋斗抒写无悔青春——记市中医院“85后”驻村扶贫干部梁忠盛

筆者手記:年輕幹部勇作為、敢擔當、願奉獻

曾經,“80後”、“90後”都被認為不能吃苦、缺乏責任感;如今,這兩代人已成為不同工作崗位的主力軍,他們有別於父輩的工作韌性和創新的思維方式。

在貧瘠的鄉野、窮困的深山,年輕的扶貧幹部擁有一個共同的“使命”:攻堅脫貧。即使經驗不足,他們會加倍努力付出,更願意靈活創新工作方法,利用新媒體搭建與群眾溝通的新橋樑,梁忠盛就是其中的代表:挨戶走訪,以飽滿的熱情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傾心扶貧,深入農村瞭解群眾所思、所需、所憂、所盼;紮根基層,增進與群眾的感情,並從中尋找到破解農村工作難題的良策。

梁忠盛滿懷激情,主動奮鬥在脫貧攻堅的一線上,只為當初“我想看到他們脫貧!”的單純和執著的念頭。因為愛,他舍下了對“小家”的照顧和眷戀,把更大的愛和熱情放在了“大家”的脫貧攻堅工作上。

當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梁忠盛正用青春譜寫無悔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