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地圖看天津70年行政區變遷 1973年一調整造就中國最大飛地


今天我們來說說天津的行政區劃變遷,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同年11月,天津成為中央直轄市,當時轄區總面積僅為151.3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3平方公里。如今,天津轄區面積11903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334.7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00平方公里。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下轄11個區,按序數分別稱為第一區~第十一區。注意,此時天津的轄區範圍僅為天津縣包圍的這一小部分市區。

1949年1月,塘沽、大沽地區解放,設立塘大市,轄區包括塘沽、東大沽、西大沽、新河、新港等地,由天津市接管。同年3月,塘大市併入天津市,成為天津下轄的第12個區。1950年,將河北寧河縣5個行政村劃歸塘大區,將河北省天津縣及漢沽鎮部分區域劃歸天津市。

1952年4月21日,天津縣、市合併,將河北天津專區天津縣併入天津市,天津市塘大區改名為天津市塘沽區,天津市區終於與塘沽連成了一片。同年8月16日,天津市區由原11個區調整為8個區,按序號分別成為第1區~第8區。10月,原屬天津縣的灰堆劃入市區。1953年,撤銷天津縣,設立天津市津東區、津南區、津西區、津北區四個區。漢沽市劃歸天津市,成立天津市漢沽區

1956年1月,原市區第一區至第八區分別更名為和平區、城廂區、河北區、河東區、新華區、河西區、南開區和紅橋區。1958年,天津撤銷直轄市降為河北省省會。同年10月,撤銷城廂區和新華區,至此,天津市內六區格局基本形成。同時將東、西、南、北四個郊區分別併入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天津市下轄市內6區及塘沽區、漢沽區共8個區。


1962年,設立天津市東郊、南郊、西郊、北郊4區。由北大港全部水面和河北省天津專區的靜海、黃驊2縣析置北大港區,全市計轄和平、河東、河西、河北、南開、紅橋、塘沽、漢沽、東郊、南郊、西郊、北郊、北大港等13區。1970年,北大港區撤銷併入南郊區,但1979年又再次析出,成立大港區。

從1958年到1967年,天津屬於河北省省轄市,河北省省會,期間行政區劃多次調整,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1967年1月2日,河北省會遷回保定,天津再度成為中央直轄市。

1973年8月1日,原屬河北省的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五個縣劃歸天津,天津不但取得了於橋水庫,還硬生生的將河北三河、香河、大廠三縣與河北省本土分離,形成了中國最大的一塊“飛地”。1979年6月,為更好管理於橋水庫,原屬河北遵化的官場等地101平方公里劃歸薊縣。天津市行政版圖至此確定。

1992年,天津市東郊、南郊、西郊、北郊4個區分別更名為天津市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和北辰區。天津下轄13個區、5個縣。

2000年6月,武清縣撤銷,成立武清區;2001年3月,寶坻縣撤銷,成立寶坻區;2009年10月,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區,成立濱海新區,天津下轄13區、3縣。

2015年8月,寧河縣、靜海縣兩縣撤縣設區,成立寧河區、靜海區。

2016年6月,天津市最後一個縣薊縣撤縣設區,成立薊州區,天津成為中國第三個“無縣”的直轄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