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貧困高地——保山市糧食局「三大戰役」助力雙脈村脫貧攻堅紀實

金秋十月,走進隆陽區板橋鎮雙脈村。你會看到:9公里的入村道路平整寬闊, 450平米的村綜合服務中心引人注目,合作社的牛群悠閒地啃食著飼料,包穀地裡到處忙碌著收穫的人群。然而,這只是市糧食局協同雙脈村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所取得的累累戰果的一個縮影。自2015年定點幫扶雙脈村以來,市糧食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堅持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同雙脈群眾一道打好“三大戰役”,全力助推雙脈村精準脫貧。

謀戰,打一場結對幫扶的“主動戰”

雙脈村坐落在保山壩以西的半山坡上,全村共有306戶1316人,為省級深度貧困村。全村人均耕地不足半畝,產業基礎單薄,道路、飲水、文化等基礎設施薄弱,集體經濟一無所有,農戶“等、靠、要”思想嚴重。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7戶54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1.64%。貧窮,包不住也藏不住。

面對這樣一場先天處於劣勢的戰役,市糧食局及時成立了“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領導小組,主動謀戰,確立了抓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戰術安排,迎難制敵。2015年以來,保山市糧食局與雙脈村黨支部積極開展結對共建,推進村黨支部基本組織、基本活動、基本隊伍、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規範化建設,聚力脫貧攻堅。3年來,先後5名駐村工作隊員(其中,黨員4人)進駐該村。3年來,隊員們衝鋒在前,踏勘地形,廓清防區,掌握村情,明確了“五個一批”的戰術安排,落實了“六個精準”的攻堅戰略,設定了“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戰果、制定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作戰時間表,全力攻堅拔寨;市糧食局22名掛戶幹部入戶走訪成為新常態,屢次奔赴戰場,精準扶貧政策及時宣傳,群眾困難疾苦及時相助,扶貧政策兌現及時到位,做到 “一村一法”,“一戶一策”,確保56戶幫扶戶工作見實效,樹牢貧困戶決勝千里的決心、信心;局黨支部搭建結對共建平臺謀脫貧,投入資金1萬元修繕村黨員活動室、規範支部規章制度,黨員駐村扶貧隊員兼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局班子成員定期到村上黨課,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把脫貧攻堅任務分包到個人,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找準“病根”,扶貧先扶志,改變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迎戰,打一場造血生肌的“持久戰”

脫貧攻堅,道阻且長,非朝夕之功,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從“輸血”幫扶走向“造血”脫貧,需持久發力,下足“繡花”功夫。非常時期,非常之戰,市糧食局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圍繞勞動力就業轉移、產業發展和教育扶貧等持久發力,向貧困高地進軍。

脫貧攻堅戰,首要的是增加收入,勞動力轉移就業是一大要務。面對耕地面積少,富餘勞動力多,絕大部分村民寧願守家受窮,也不願出門奮鬥的困境,保山市糧食局積極發動劉以國等6名黨員群眾帶頭外出務工,以身示範,逐步帶動村民走出大山,建立起一種常態化的穩增收路徑。在6名黨員的帶動下,到2018年9月,建檔立卡戶外出務工人數已達到了210人,務工足跡遍佈省內各地,並延伸到江浙一帶。貧困戶收入有了極大改善,大幅提升了脫貧的“戰鬥力”。

外出務工有了收入,如何讓留守的家庭也不閒著,保山市糧食局一班人又動開了腦子。他們通過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貧困戶自身的“造血”功能。首先協調資金1萬元,開展核桃管理技術培訓,實現雙脈村3000畝成片核桃提質增效;其次組織村三委和村民代表到瓦窯鎮下麥莊村實地考察魔芋種植,到永平考察刺老苞(楤木)種植,到芒寬西亞村考察肉牛養殖。通過調研考察和技術培訓,2017年雙脈村結合林下種植優勢,試種魔芋10畝,種植刺老包92畝,共計62戶貧困戶受益。該村貧困戶萬國光通過考察肉牛養殖看到了希望,此後他搞起了能繁母牛養殖,依靠賣小牛犢,年增收2.5萬元。如今該村各種特色產業從無到有,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地支撐。

外出務工實現了增收,產業發展增強了內生動力,但還得從根本消除導致貧困的因素,因學致貧就是其中因素之一。扶貧先扶智,治貧先育人。2015年市糧食局幹部職工個人捐資0.29萬元,全部用於改善雙脈小學辦學條件,2016年以來資助經濟困難家庭大學生29人,投入幫扶資金2.9萬元,確保人人有學上、人人上好學,力拔“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決戰,打一場阻斷貧困的“殲滅戰”

聚千鈞於一擊,畢其功於一役。脫貧攻堅戰,開戰即決戰。雙脈村集體經濟長期無法破零,文化娛樂設施無處安放,村子內外汙水橫流髒亂差,成為脫貧攻堅戰亟需啃下的硬骨頭。市糧食局堅持打硬戰,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向深度貧困宣戰。

雙脈村村集體“造血”能力不足,無力承擔公共事業的發展要求,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只能依靠政府投錢才能完善,村“兩委”面臨“沒錢難辦事”的尷尬處境。2016年市糧食局協調上海對口幫扶項目建設資金10萬元,幫扶建立了隆陽區豐益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能繁母牛和肉牛,社員5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村集體經濟從養殖西門達爾肉牛起步,村集體收入從一窮二白躍升至每年2萬元,雙脈村集體經濟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美麗蝶變,逐步解決了“心有餘而錢不足”的問題。

壯大集體經濟戰鬥打響的同時,雙脈人還困斃在“文化飢餓”的邊緣,一條馬路,兩邊農戶,文化娛樂沒去處,急需文化的精神食糧給予慰藉。2017年,市糧食局協調資金4萬元,以脫貧攻堅的惠民政策為契機,助力雙脈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一天天“站”了起來。2018年春夏之交,一個6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一個80平方米的舞臺、一間6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一間農家書屋、一個文化宣傳欄和一套廣播的文化盛宴順利上桌,滿足了雙脈村村民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科學普及等需求,實現了從“文化飢餓”向“文化小康”的過度。

“錢袋子”鼓起來了,文化小康了,雙脈人呼喚著村容村貌換新顏。事實上,市糧食局始終在為此努力奮戰。2015年協調資金2萬元建設垃圾焚燒爐,構建起“戶保潔、村收集、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解決了“垃圾圍村”的困局;2016年協調資金2萬元在村內1.5公里的主幹線兩側安裝路燈35盞,點亮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希望;2018年編制了涵蓋衛生保潔、公共基礎設施管理、生活汙水處理等長效管理辦法。

“一年三百六十日,皆是立馬橫刀行”。從2015年到2018年,市糧食局協同雙脈人民夜以繼日,全員皆戰,攻克一個個貧困制高點,補齊一塊塊貧困短板。如今雙脈的人居環境“美”了,致富路“寬”了,集體經濟“騰飛”了,全村1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退出41戶202人,剩餘76戶346人計劃2018年底脫貧退出71戶326人,剩餘5戶20人通過政府兜底保障,貧困發生率將降至1.52%。在這場沒有退路沒有硝煙的硬戰中,市糧食局仍將堅持脫貧不脫鉤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助推雙脈村走上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