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延昌寺的前世今生,你知道不?

黃堡文化研究 第470期

關於建設延昌寺風景名勝區的思考與建議

王趙民


銅川延昌寺的前世今生,你知道不?

延昌寺又名萬佛寺,位於新區趙家坡與張家坡之間,於北魏宣武延昌二年(公元513年)立寺。為古代耀州三大名剎之一。延昌寺之由來,據《延昌寺三門記》碑,北魏孝文帝之女延昌公主“私遁帝宮,隱跡山野,展轉跋涉至華原(今耀州區)之西十有五里,巖谷林泉,雅稱歸棲之意,乃結草為庵,誓修苦行,雖寒暑屢遷而其節不改。精苦之外。乃手塑佛像萬尊,以祁冥佑。國人之敬信者,感其棄富貴紛華,樂斯貧苦,乃相與崇建塔寶以置其像構立精舍,以為依棲之所。精誠所感,不勞而成。國人因呼之曰‘萬佛寺’”。此寺久負盛名,堪稱“耀之名剎”,每年農曆三月舉辦廟會,香客雲集,“觀者輻湊如市,無不服其絕妙”,“令人駭目,心加敬肅”,昔日延昌寺之盛景可窺一斑。

延昌寺塔與石刻於1957年被列為陝西省第二批名勝古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還在,聳立在荒坡上,孤零零的,稍有傾斜,根基已有損害,亟待維修。石塔於1981年移在藥王山陳列,金代刻立的三塊碑石毀於“文革”時期。寺院原有建築蕩然無存,香火也已中斷了半個世紀。

銅川延昌寺的前世今生,你知道不?

延昌寺附近的自然條件獨特,坡勢平緩,其梯田狀田塊大部分屬農民的耕田。寺院遺址距溝底趙氏河不足百米,趙氏河河灘有蓮花池,旁有溫泉,極具開發價值。如果以延昌寺為中心,依託趙氏河流域,科學規劃,將這兒建設成風景旅遊區,那麼就可為新區居民提供一處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將來在新區附近,東有耀州區文廟、藥王山,北有桃曲坡水庫,西有以延昌寺、玉皇閣水庫為主的風景區,為新區居民遊樂創造了便利條件,烘托著新區不斷走向輝煌。

新區所在地古時候有“落星原”一說,其文物古蹟主要有:前申河新石器遺址、玉皇閣水庫和延昌寺等。可見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足以說明這兒人傑地靈,物華天寶。

隨著新區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亟需構建新區文化產業。特別要注重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使新區的文化支撐更加堅實。延昌寺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其周圍獨特的地形地貌,為我們建設集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與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趙氏河流域兩岸對新區的自然環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對此,筆者建議:儘快實施延昌寺風景名勝區項目,使其作為新區的一道天然屏障,成為新區的一處風景名勝區。

1.積極爭取宗教部門的支持,恢復延昌寺為宗教活動場所。既然延昌寺為古代皇家寺院,屬耀州的名寺,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其香火在方圓百十里範圍內很有名氣,加之周圍民眾也有恢復寺院延續香火的意願,我們就應該通過市宗教局向省宗教部門打報告,陳述延昌寺的歷史地位和恢復延昌寺的重要性,儘快恢復、重建延昌寺。如果恢復延昌寺為宗教活動場所,就可以開展佛事活動,恢復香火;就可以通過佛教協會請出家人,依靠佛教組織修建、管理寺院,延續千年香火,供人們觀瞻、敬拜。

2.蒐集、挖掘延昌寺歷史文化,通過民間走訪(尤其要走訪年齡在80歲左右的老人)和查找資料,對延昌寺的建築以及佈局、古廟會規模、古樹種等進行調查,推想出延昌寺的原貌,為修建延昌寺提供科學參考。要大力宣傳恢復開發延昌寺的重要意義,鼓勵周圍群眾積極參與保護和重建延昌寺,收集原延昌寺散落在民間的古物。

3.千方百計搶救、保護古塔,恢復大鐘和碑石。塔、鍾、碑堪稱寺院的寶物,尤其是現存的這座塔,是延昌寺的象徵,是新區悠久的歷史的見證。如果沒有這座塔,恢復延昌寺就沒有意義。因此,當務之急,應儘快邀請專家進行論證,或糾偏,或拆除後依原樣在原址上重建;延昌寺碑石已經恢復了一通,還應繼續蒐集複製,供人們學習、觀摩;據說延昌寺原有一口大鐘,重約5噸,被譽為“萬佛大鐘”,列為“耀州八景”之一,可惜毀於戰亂。如果有條件,可重鑄大鐘,重新命名,賦予新意。

4.綠化美化周邊環境。要重視趙氏河兩岸山坡的綠化,做好退耕還林工作。依規劃建設經濟林、觀賞林,使其披上綠裝;在河灘攔水築壩修堤,既可發展漁業和繼續種植蓮花,又可搞水上游樂;於河中觀寺院,古塔倒映水中,與池中蓮花相映成趣,別有一番情趣;開發溫泉,修建亭臺樓閣和別墅,開展保健旅遊度假;古塔距溝底趙氏河僅有百步之遙,若修成臺階,兩邊種植名貴樹木,遊人從河邊拾級而上,直達寺院,一路感受古風古韻、古色古氣,別有一番風趣。(寫於2003年,《銅川日報》刊登)

銅川延昌寺的前世今生,你知道不?

王趙民,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研究員,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研究員,著有《玄奘與玉華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