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新階段產業扶貧要著力解決好五大問題

10月17日,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和農民日報社負責承辦的“2018產業扶貧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論壇以“深化扶貧改革,凝聚脫貧攻堅合力”為主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在論壇主旨演講中說:農業農村部作為產業扶貧牽頭部門,為貫徹落實三年行動的部署要求,已經研究起草了《關於實施產業扶貧三年攻堅行動的意見》。下一步,將通過強化五個注重,著力解決好五大問題。

一是注重提升扶貧特色產業,著力解決產業優勢特色不突出的問題。通過前幾年發展,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已有一定基礎,但與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下一步,主要是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種植業綠色高產高效基地、畜禽標準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場、林特產品示範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提高貧困地區標準化生產水平;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帶貧新型經營主體建設保鮮、貯藏、分級、包裝等設施設備,充分挖掘農產品加工增收帶貧的潛力;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支持貧困村開發一批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康養健身、創意農業、體驗農業園區或基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創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扶貧產業園,充分發揮產業園在扶貧開發中的示範引領、要素集成、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注重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著力解決主體帶貧能力弱的問題。推進新時期產業扶貧,離不開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下一步,一是繼續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開展合作,在貧困地區投資興業;二是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培育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廣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託管等方式,推動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穩定、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三是通過盤活集體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方式,讓貧困戶和村集體穩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三是注重加強產銷對接,著力解決產銷脫節和賣難的問題。貧困地區有生產優質綠色農產品的先天優勢,但產出來更要賣得出、賣得好。下一步,將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建設田頭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提高產銷對接的硬件水平;深入開展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快實施品牌提升行動,建立貧困地區名特優農產品品牌目錄,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

四是注重強化要素支撐保障,著力解決產業發展支持服務不足的問題。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必須綜合施策,強化財政、金融、保險、科技四大要素支撐。要繼續推進中央和省級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推動貧困縣將專項扶貧資金、涉農整合資金和對口幫扶資金重點用於產業扶貧;要認真落實金融支持新型經營主體信貸政策,加大對帶貧成效突出的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要支持貧困地區開發特色產業險種,鼓勵有條件地區實現特色產業保險全覆蓋;要加快實施貧困地區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建立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進村入戶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難題。

五是注重產業扶貧監督考核,著力解決工作舉措不準不實的問題。產業扶貧工作涉及環節多、參與部門多,工作主要靠基層落實,必須要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下一步,一是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將產業扶貧納入貧困縣扶貧成效考核和黨政一把手離任審計,強化監督考核指揮棒作用。二是完善產業扶貧工作調度機制,及時跟蹤瞭解各地工作工作進展情況。三是開展產業扶貧領域腐敗與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著力構建產業扶貧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切實保障產業扶貧各項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經濟日報 記者:黃俊毅 責編:徐曉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