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沈曉明:堅決扛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使命擔當

省长沈晓明: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

省長沈曉明:堅決扛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使命擔當

中部明珠,綠色天堂!

山清水秀,鳥飛鹿鳴!

綠色生態,富足共享!

省长沈晓明: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

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的理論文章《堅決扛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使命擔當》,刊載於《學習時報》2018年10月15日第1版▼

省长沈晓明: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使命既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活動的帷幕,也標誌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入一個階段。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努力打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時鄭重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4月14日,黨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這一重大決策為海南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使命既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活動的帷幕,也標誌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

省长沈晓明: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圖/新華網

當前,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外部看,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抬頭,以反開放、反自由貿易為主要特徵的“逆經濟全球化”思潮暗流湧動;從內部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基本形成,進入關鍵階段。這個時候賦予海南經濟特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使命,其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是多方面的。

有利於進一步展示擴大開放的決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並且提出要“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關鍵節點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有利於更好地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引領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良好大國形象,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有利於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鄧小平同志在1984年初的一次講話中談到:“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島的經濟發展到臺灣的水平,那就是很大的勝利。”目前,兩地差距縮小了不少,由1987年的58倍縮小到2017年的8.67倍,雖然差距縮小的幅度比較大,但仍然沒有實現鄧小平同志的願望。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真正讓海南“好好發展起來”,有利於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於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特殊區位優勢決定海南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中將發揮特殊作用。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港),有利於我國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有利於把海南打造成南海地區最具活力的區域經濟中心,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有利因素

省长沈晓明: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 圖/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從基礎條件來看,海南不僅不具優勢,而且處於劣勢。但是,與一些基礎條件好的地區相比,海南有其他地方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特殊區位優勢。海南是連接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區域中心,是往來兩大洋和兩大洲的必經之地和海上要衝,每年全球79.1%的貨物運輸都要經過這裡。獨特區位優勢決定海南在服務泛南海經濟合作、“一帶一路”建設、海洋強國等重大戰略中將發揮特殊作用。

獨立地理單元優勢。海南島四面環海,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監管制度的物理條件較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

面積和後發優勢。國內之前確定的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面積為1300多平方公里,海南島3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11個自貿試驗區面積總和的27倍,是香港的32倍、新加坡的49倍、迪拜的9倍。面積大容易系統集成,有土地和市場規模,容易規劃和理順管理框架,便於建成全球資源價值鏈的配置中心。此外,還有商務成本和用工成本相對較低、土地資源相對寬鬆、發展空間較大等優勢。

試驗風險小的優勢。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是4462.5億元,僅佔全國0.54%,試驗風險相對比較小。此外,政府債務、金融、房地產等風險總體處於可控狀態。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

省长沈晓明: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

三亞西島 圖/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黨中央明確海南的戰略定位是“三區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同時設定了“四步走”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5年自由貿易港製度初步建立;到2035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到本世紀中葉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形成高度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現代化的制度體系,成為綜合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領先的地區。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

第一,堅持開放為先。開放是發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海南是一個島嶼型經濟體,不開放就是死路一條,而越開放越有發展空間。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打造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首先,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特別是創新突破現有開放模式,加快構建與國際貿易規則相接軌的體制機制,在內外貿、投融資、財政稅務、金融創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構建人流、物流、資金流自由進出的開放新高地。其次,進一步利用好博鰲亞洲論壇,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務實合作。加快推進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設,服務保障南海國際航道安全。加強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密國際航線、國際航班,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在政策交流、旅遊營銷、信息共享、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合作,開闢“一程多站”的跨國郵輪航線,共同打造“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再次,不以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為重點,而是重點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圍繞種業、醫療、教育、體育、電信、互聯網、文化、維修、金融、航運等重點領域,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南繁、深海、航天“海陸空”三大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旅遊、互聯網、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為抓手,把大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圍繞補齊市場主體“小”“散”“弱”、人才匱乏的短板,開展“百日大招商”活動,實施“百萬人才進海南”計劃。

第二,以開放促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海南要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下大氣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指明瞭深化改革方向。我們將沿著總書記指出的方向,強化特區意識,擦亮特區品牌,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擔負起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重大歷史使命,重點從改革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開放、政府監管等方面進行探索。在經濟體制方面,重點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農墾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在行政管理體制方面,重點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放管服”改革、行政區劃調整和政府機構改革等。在生態文明體制方面,重點加快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相掛鉤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研究構建綠色標準體系,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海洋國家公園。在社會治理和民生方面,重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和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等。

第三,推進鄉村振興。與全國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相比,海南80%的土地、60%以上的戶籍人口在農村,產業結構中農業佔了20%以上的比重。在這樣一個地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港),世界少有,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鄉村振興是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的關鍵,農村是重要“戰場”,農民是參與力量,農業是重要產業。我們將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按照“全島同城”、把全島作為一個大城市來建設的理念,統籌城鄉“五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全域旅遊發展,大力建設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鄉村,著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努力使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第四,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的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我們將以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打造全國一流、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打造廉潔、誠信、高效政府,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切實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對外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不涉及國家安全的國有企業實現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國家所有、民間主體經營。加強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並以此為基礎從根本上轉變對市場主體的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水平。加快提升海關、口岸監管能力,設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加快政務信息整合共享,推動網上審批進入全國前列。實行“一張網”“一枚公章管審批”,編制全國最少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探索“多規合一”下的“零審批”。建設國際化、便捷化的政務服務體系,推行企業專屬政務服務新模式。

第五,加強風險管控。風險防範的能力決定了開放的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越大,改革開放的大門就開得越大。中央12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要求海南“出臺有關政策要深入論證、嚴格把關,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我們將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對進出島人流、物流、資金流進行精準管控。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洗錢、恐怖融資及逃稅等金融犯罪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實施最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做好房地產、金融、地方債務、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等各類風險的防範處置。

第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過程,以更高要求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確保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踐行“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上勇當先鋒,在講政治、顧大局、守規矩上做好表率。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注重提升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堅決維護以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為核心的國家政治安全,堅決捍衛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完善體現新發展理念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按照“三個區分開來”,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工作機制,確保各項改革開放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廣泛開展“勇當先鋒、做好表率”活動,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努力打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