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原名拉魂腔,1952年正式定名為泗州戲,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它與山東、河南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係。2006年5月20日,泗州戲經國WU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劇1953年統計,泗州戲的傳統劇目有300多出。宿州泗縣是“中國泗州戲之鄉”。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歌舞:《泗州贊》

泗州戲與皖北人民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繫,顯示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徵。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經典:《鬧公堂》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經典:《走孃家》

1952年,李寶琴與霍桂霞合演的泗州戲《拾棉花》,獲得全國首屆民間調演戲曲一等獎。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經典:《白蛇傳》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音樂劇:《綠皮火車》

建國來泗州戲湧現出一大批藝術家,以李寶琴、霍桂霞、李寶鳳、周鳳雲、王寶蓮五位名伶為代表,1957年5月拂曉報曾這樣報道泗州戲五大名伶,“李寶琴的浪、霍桂霞的唱、李寶鳳的棒、周鳳雲的像、王寶蓮的樣”分別概述各位大師的藝術特色。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精彩演出

1920年前後,泗州戲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並開始進入城市。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原稱“拉魂腔”,又叫“肘鼓子”。叫它“拉魂腔”,是因為它唱腔優美迷人。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泗州戲有傳統大戲八十多個,小戲和折戲六十多種。泗州戲的唱腔隨意性很強,演員可以根據自身嗓音條件隨意發揮,故名“怡心調”。男腔粗獷豪放,高亢嘹亮;女腔婉轉悠揚,結尾處多翻高八度拉腔,明麗潑辣,動人魂魄。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其伴奏樂器以土琵琶為主,輔以三絃、笙、二胡、高胡、笛子等,另有板鼓、大鑼、鐃鈸、小鑼四大件打擊樂器。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宿州泗縣泗州戲送戲下鄉

泗州戲的角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頭、小頭、醜等幾類,其表演在說唱基礎上大量吸收民間的“壓花場”、“小車舞”、“旱船舞”、“跑驢”等舞蹈表演形式,演出時有許多獨特的身段和步法,如四臺角、旋風式、剪子股、仙鶴走、百馬大戰等。

尋找戲曲 觸摸文化,安徽優秀戲曲,魂系泗州戲

(來源網友wxz8848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