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擁有百萬年歷史的最大內陸湖—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青海湖長105公里,寬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大通山,東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

海心山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為"奎遜託羅亥",位於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遊覽勝地。形如螺殼。山頂高出湖面約70米,海拔約3266米。憑高遠眺,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山上古剎白塔隱存其間。猶如步入仙境一般。憑高遠眺,只見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古人曾有詩讚道:"一片綠波浮白雪,無人知是海心山"。

沙島於湖東北,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因青海湖水位逐年下降和湖沙壟突出水面接受風沙堆積而成。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沙丘連綿起伏,沙丘顏色不同,形態各異。


黑馬河位於青海湖西南部,是青海湖環湖西路的起點。在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的美景:5月野花綻放,群鳥飛翔;8月萬畝油菜花在湖畔燦爛盛開;在繁華過盡的10月,黑馬河草原歸於平靜,青海湖也呈現出最樸素的美態。此外,秋天是看日出的最佳季節,黑馬河正是觀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

茶卡鹽湖,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是天然結晶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茶卡鹽湖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齊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稱為中國"天空之鏡",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願流浪在草原,跟在她身旁……”想必不少人都能哼唱出這熟悉的調子,據說王洛賓先生就是在金銀灘草原遇見了美麗的卓瑪姑娘,才創作了這首廣為流傳的歌曲。一條小河穿流其間,北岸草灘上盛開著一種叫金露梅的金黃芳香的小花,故稱金灘;南岸草灘上則是潔白如銀的銀露梅的天下,謂之銀灘。每到夏天,野花盛開,金華白花綻放成片,猶如金色和銀色的草灘,金銀灘草原便因此而得名。


三塊石島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遠遠望去,形似三塊巨大的巨鼎屹立於波濤之中,水拍浪激,驚心動魄。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三塊石島是青海湖禽鳥聚棲最多的島嶼之一,棲息於礁石上的鳥類數量已超過鳥。

海西皮是青海湖鳥島東邊的大島,東高西低,狀如跳板,島前有一巨石突兀嶙峋,矗立湖中。四周波光嵐影,頗為壯觀。海西皮為鸕鷀的王國,棲息的鸕鷀數以萬計,它們在巖崖上築滿大大小小的窩巢。尤其是島前的那塊巨石之上,鸕鷀窩一個連一個,儼然象一座鳥兒的城堡。青海湖自然人文風情

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開始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群,熱鬧非凡,聲揚數里,島上有30餘種鳥,數量達16.5萬餘隻;7~8月間,秋高氣爽,群鳥翱翔藍天,遊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


日月山,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也是青海省內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是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地。相傳,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時曾經過此山。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出長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餘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倒淌河是一條發源於日月山、依靠雪融水和雨水的季節河,自古以來都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說法,而倒淌河卻是一條“眾河皆東流,惟獨我西淌”的河。秋季是倒淌河地區的雨季,日月山上空的一場大雨,會讓倒淌河變成一道驟然暴發的山洪。夏季的倒淌河沒有了寬闊的河面,僅是一條流淌著淺水的小溪。

二郎劍景區位於青海湖南側,是深入湖內十幾公里的一條窄窄的尖形半島,形狀像是一把劍,這也是二郎劍景區名稱的由來。湖中還可以看到一座魚雷基地的遺址,這裡曾是建國後151魚雷基地的所在地,所以二郎劍景區也被稱為151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