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沒了,阿里美團拋棄免費模式,開始死盯變現

人口紅利沒了,阿里美團拋棄免費模式,開始死盯變現

餓了麼終於和口碑合併了,同時,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整並也已經完成,百度外賣搖身變為“餓了麼星選”。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終於打包完成。在經歷多年恩怨競合後,阿里正式將槍口瞄準了美團。

為了這次大戰,阿里為餓了麼準備了30億美金。

美團也毫不怯懦,剛剛從港股上市融來了40億美金,只是美團的業務面太廣,除了外賣團購,還有在線票務、酒旅、共享單車等業務。40億美金用多少能用到外賣團購身上,還是個問題。

當然,現在的外賣團購市場,已經不是8年前的拓荒期,餓了麼、美團都是成熟的商業公司,不可能再隨隨便便開啟燒錢大戰。而在經歷過多場燒錢大戰之後,用戶習慣已經養成,資本寒冬下,不必再進行無意義的消耗戰,況且背後的金主阿里騰訊也不再積極。

對比今年年初美團進軍網約車市場的大戲,雷聲大雨點小。美團打車初期僅在南京上海試點,優惠幾乎全部集中在司機端,給司機的優惠也只是更低的抽傭而已,面向普通用戶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個首單紅包。

經歷過短暫試水後的美團打車,在上市路演中確認不再持續投入。

到了餓了麼美團的新一輪競爭上,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始,然後以什麼樣的結果結束?這是業界關心的。

阿里只會用餓了麼噁心美團,不會玉石俱焚

餓了麼口碑合併後第一個交易日,美團股票開盤直線跳水,跌了7.08%。週一,餓了麼又專門為改名後的百度外賣,舉辦了一場品牌升級發佈會。

升級後的百度外賣,改名“餓了麼星選”,主打優質好評商家。而美團團購外賣業務的核心優勢,就是挖掘重點培護優質商家。這一場發佈會就是衝著美團去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次餓了麼口碑合併,並未提及阿里旗下的另一明星業務——盒馬鮮生,而此前一直傳言盒馬鮮生也要與餓了麼合併。餓了麼與盒馬鮮生已經在外賣配送業務上達成了合作,兩家業務耦合度較高,合併也是一句話的事。

現在阿里按著不表態,未來再專門挑一個時間,舉辦一個合併發佈會,想來美團的股價表現也不會比今天好看到哪裡。

人口紅利沒了,阿里美團拋棄免費模式,開始死盯變現

其實在美團上市前,諸多投資人都在疑慮這一問題。美團創始人王興多次針對炮轟阿里,美團擅長的O2O業務又是阿里看中,且立志要拿下的。有阿里這樣的巨頭做對手,美團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必定會受到輪番打壓。

但阿里再大,也不可能一口把美團苦心經營8年的市場吞下,畢竟市場競爭不僅僅靠錢。阿里也是上市公司,不可能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計後果的燒錢。同時,對於阿里來說,面臨的更大問題是渠道下沉,如何獲取三四線五環外用戶。

所以餓了麼美團之間的戰爭,更多集中在核心資源爭搶,面向未來業務的布控,等巷戰心理戰輿論戰上。

這就像今年年初美團對滴滴做的一樣。打仗是次要的,製造話題吸引免費流量,才是關鍵的。

吹了這麼多年的商業模式,該要效益了

今年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突然所有互聯網公司開始推會員業務了。不只是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這些視頻網站,微博、網易嚴選、唯品會、百度網盤、B站等等,都拿出了VIP會員,勾引你掏錢。

像視頻網站這種,買了普通去廣告會員之後,又開發出一個體育會員。大家在衝會員這件事上,動作出奇的一致,連阿里都不例外拿出了88會員。

甚至京東愛奇藝亞馬遜喜馬拉雅聽書這些還湊到一起,搞一個合作會員。

互聯網模式不是說好了免費長尾?QQ衝各種鑽的時代不是已經過時了嗎?怎麼今年突然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原因就是廣大用戶的互聯網消費習慣已經完全養成,連大爺大媽都學會用微信支付了,渠道下沉都已經催生出拼多多快手這樣的獨角獸,已經沒有繼續擴展的空間了!可以說用戶紅利完全消耗殆盡,整個互聯網市場已經進入天花板。

這時候要想繼續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只能在精細化運營上下功夫。日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傳統市場在這方面已經有著充足的經驗可以借鑑。

這個經驗就是辦卡,辦信用卡會員卡積分卡。辦完卡之後,為了獲取更多的優惠,用戶就開始被迫養成規律性的消費習慣,用戶粘性就大幅提高。

人口紅利沒了,阿里美團拋棄免費模式,開始死盯變現

這種模式被視為變種的銀行,提前用各種規則限制引導用戶消費行為,從而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來調整市場生態,部分替代了銀行的功能。

阿里剛推出淘寶的時候,就謀劃了卡券系統;QQ最初推廣時也是到處送卡;微信早在2013年推出服務號微信支付之時,就上線了卡券功能,以期望搭建一個O2O營銷生態……

到了今天,支付寶、京東、美團、餓了麼等產品裡,終於開始集中銷售卡券了。

對於餓了麼口碑合併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快速打通會員系統,與阿里系產品的會員系統形成合力,讓阿里在這一場會員戰中取得壓倒性優勢。

對比美團,一元打卡、券集市已經做了多年,外賣團購酒旅會員也做了一年的灰度測試,但目前還沒有清晰的動作。

人口紅利沒了,阿里美團拋棄免費模式,開始死盯變現

不過美團背後有一個乾爹騰訊,騰訊能夠提供的服務可以與阿里相抗衡。張小龍在打了多年高爾夫之後,也快速回歸團隊。經歷過服務號的失敗之後,現在微信正在用小程序完成當年的設想。現在連淘寶也不得不試探“輕店鋪”小程序,來預防微信官方精品店小程序。

美團也從去年年底開始試探,整合小程序、公眾號做營銷矩陣。加入騰訊會員大禮包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只是什麼時候能達成這一目標是個問題。

阿里與美團的競爭根本不在一個維度,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好壞參半的事情。阿里有很強的資源優勢,能讓美團盈利艱難,但不至於把美團迅速打倒。美團還能繼續活下去,但如何衝破阿里束縛,殺出一條血路,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