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日澳聯手來南海挑釁!中國備好打狗棒

據日本新聞網(NNN)9月8日報道,日本海上自衛隊“加賀”號直升機航母日前在南海航行時,遭中國海軍多艘艦艇抵近監視。報道稱,中國海軍的兩艘護衛艦抵近監視在南海航行的日本海自的‘加賀”號直升機航母。這是日本媒體第一次抓拍到中國海軍軍艦在南海監視自衛隊艦艇。

美英日澳聯手來南海挑釁!中國備好打狗棒

如果大家注意,最近以來英國的軍艦、日本的軍艦都來到了南海,之前不久澳大利亞的軍艦也到過南海。南海作為國際航道,中國對無公害通過的船隻是不作阻攔的,但不能有敵意或軍事行為。所以,正常情況下的正常通行,提前打個招呼,中國軍艦送一下,大家禮尚往來、客客氣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然而,無論是英國還是澳大利亞,再或者是日本,他們到南海都是不懷好意,是因為美國在南海挑釁中國,他們這是試探著來給美國助威、給自己刷存在感來了。

英國和日本先後到南海,或許不是約好的,但也絕非偶然,某種程度上說是雙方不約而同或提前打過招呼的刻意為之,目的也是在製造一種他們在南海可以自由通行的存在感。之所以說是不約而同或提前彼此打過招呼,原因不僅僅時間點上接近,更重要有兩個層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如果它們聯手出現在南海,顯然是不合適的,畢竟美國還沒組織呢,它們瞎聯手那不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何況,那樣會真的惹得中國不高興,損害的還是他們自己的利益。

另一方面,出現在南海肯定會讓中國不高興,時間比較短的週期內他們兩家都出現在南海,這樣可以分散中國的注意力,說白了就是“攢雞毛湊撣子”,避免讓中國對自己太過惱怒。

不過,英國和日本到南海的目的還是有所不同的。英國的目的基本應該有三個:

一、政治上繼續扮演美國的“跟班”。

英國是個政治上的老油條,二戰後平穩將世界霸權移交給了美國,之後就心甘情願、服服帖帖、踏踏實實地當起了“二哥”。在過去大半個世紀時間裡,英國從中獲利頗豐。現在,英國依然不想丟掉這個身份,所以來南海是政治上呼應美國、討好美國的一種手段。

二、平衡經濟上與中國深度合作對英美關係的負面影響。

雖然政治上英國人盡最大努力靠近美國,但在利益上往往並不完全跟隨美國,所以在過去幾年英國在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方面一點不含糊。譬如,西歐國家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就是英國,此後整個西歐14個國家都加入了亞投行。現在,中英自貿區談判進程也比中歐自貿區談判進程快,英國在經濟上與中國靠近可能會引發白宮的不高興,所以在南海蹭蹭熱度也是對沖和平衡一下關係,意思是英國還是跟著美國老大混而不是中國。

三、在全球地區熱點問題上刷低成本的存在感。

英國也好,歐盟也罷,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一直在衰退,從2010年歐債危機開始到現在,可以說已大不如前了。當今世界,大國博弈歐盟甚至連棋手都算不上了,英國在脫歐之後缺了歐盟這個平臺,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在減弱。在這種情況下蹭蹭南海的熱點,顯示一下存在感間接提升一下自己的地位。

那麼,日本把軍艦開到南海又是為了什麼呢?日本早幾年是不敢把軍艦開到南海的,最近開始靠近菲律賓逛逛,爾後又以訪問南海國家為由穿越南海。在中日關係確認轉好的時機點穿越南海,既蹭了熱點,又不會惹怒中國,可以說一舉多得。但是,日本這麼做,重要目的應該有四個:

一、日本正在加速向外拓展軍事影響力,南海是其必然越過的海域。

日本一直在推動修憲和向外的軍事擴張,擴大日本的軍事影響。日本要走出去,南海是必經之地,而且日本也必然會和中國競爭東南亞,這就決定了日本必然想辦法越過南海。所以,日本會見縫插針一點點地尋求在南海海域的軍事活動。

二、日本需要在政治上、軍事上影響南海周邊國家以提升自己在東南亞的影響力。

日本要在軍事上影響周邊國家,中國、俄羅斯、朝鮮、韓國、中國臺灣都沒戲,那麼最近的地區就是東南亞了。所以,對日本來說,要擴展海外影響力,臺灣無法借力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就是必爭之地。於是我們看到,日本援助東南亞國家非常慷慨。

三、日本要配合美國推進“印太戰略”,也必然會在南海活動。

美國要推進“印太戰略”,日本正好想借這股力量從東亞經南海進入印度洋。如此一來,日本就必須得經過南海。所以,這次途徑南海也是日本的一次測試。

四、謀求美國的“帶刀跟班”地位。

美國一直在努力擴大在太平洋、印度洋的軍事活動,日本一直想借機成為美國在軍事上的“帶刀跟班”,這樣日本就可以狐假虎威提升自己在世界範圍內的國家地位,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日本現在的一些表現,其實也是演給美國看,希望未來自己能扮演美國的“帶刀跟班”。

對中國來說,經過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在南海中國“種”的島已經開始發揮作用,與東盟國家也基本實現了和解,雙方已經簽署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協議,接下來中菲也正在談共同開發南海部分海域。這些狀態都表明,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看法正在達成一致,並且向良好方向發展。如果不出意外,未來南海將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然而,前途雖然是光明的,道路往往總是曲折的。過去七八年來,美國在南海折騰出那麼多亂子,在中國的努力下終於平息、平穩了。但是,美國依然不依不饒,因為美國絕不希望中國掌控南海,因為那是一個東亞與西方聯通的核心航線。一旦中國掌握了這個航線,在貿易航線上就具備了反制美國的能力,美國至少對中國的霸權將很難再繼續。所以,美國用“印太戰略”試圖覆蓋掉中國的“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將中國籠罩在美國的陰影之下。

基於這樣的邏輯,美國接下來必然會繼續在南海、在印度洋針對中國,那麼像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就可能扮演起“跟班”、“打手”角色,在南海給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未來,如果中國不能有效頂住這個壓力,包括印度也可能加入進來,甚至東盟國家也會有反覆。所以,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推進,美國必然和其盟友在南海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提前做準備。說白了,就是在南海擁有足夠強大的軍力來應對美國和盟友在南海對中國的施壓。直白說,就是我們需要加大海軍的投入,加大在南海的軍事部署,否則未來一旦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聯手在南海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有可能陷入被動。相反,當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實力足夠強,那麼無論誰來,無論怎麼聯手向中國施壓,最終都不能起到任何實際效果。我們,就是需要達到這種狀態,讓美國及盟友在南海無法撼動中國。

當然,除了加強軍事實力,中國還需要加大力度推進與東盟國家在南海的經濟開發。說白了,南海經濟開發得越好,美國所謂的挑釁就越顯得尷尬,也就越會遭到本地區國家的反對。

南海,誰是主人,誰是過客,時間會證明一切!並且正在證明這一切!

朗普:在南海,你得衝鋒在前啊!!

小安:你看,中國軍艦對準我腦袋了,還是大哥在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