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長篇記錄——茶葉從青葉到茶壺的誕生全過程(三)

六、茶性的塑造——揉捻

揉捻,就像揉麵一樣把殺青過的茶揉一揉。如果茶青水分比較大,要用熱風吹一吹;如果是用炒鍋炒的茶青,外面一層炒幹了,但是裡面還是有水分的,所以,揉捻不用擔心把茶葉揉碎了,裡面的茶汁還能揉出來。但是茶汁不能讓其流失了,儘量讓茶條把茶汁吸收了。

揉捻主要起以下三個作用:

  1. 打破細胞壁,讓成分溶出。
  2. 把茶葉壓緊,方便保存。
  3. 塑形。

揉捻為什麼能改變茶葉的風味呢?這也是茶葉成為成品的必經之路。

「建議收藏」長篇記錄——茶葉從青葉到茶壺的誕生全過程(三)

手工揉捻

「建議收藏」長篇記錄——茶葉從青葉到茶壺的誕生全過程(三)

揉捻機

揉捻有三種力度:

  1. 輕揉捻:一般人所說的“條狀”;
  2. 中揉捻:一般人所說的“半球”;
  3. 重揉捻:一般人所說的“全球”。

七、茶的醇化——渥堆與陳放

後發酵茶,有“渥堆”的過程。就是把揉捻過的茶青堆積存放。這種存放會導致茶堆發熱,促進微生物的生長,產生另一種“發酵”。經過這種過程的普洱茶稱為“渥堆普洱”,市面上常被成為“熟餅”或者“熟沱”。

「建議收藏」長篇記錄——茶葉從青葉到茶壺的誕生全過程(三)

熟沱

還有一種存放普洱,就是把揉捻乾燥後的普洱茶放於空氣中自然氧化,市面上的“青餅”或者“青沱”就是這種普洱。

「建議收藏」長篇記錄——茶葉從青葉到茶壺的誕生全過程(三)

青沱

八、製茶完成——乾燥

乾燥就是把製作完成的養青(這時已成了初製茶)的水分蒸發掉。

有些茶講究顏色的翠綠,會選用低溫乾燥法,如成茶後將研磨成抹茶的“碾茶”(日本茶的稱呼)。

乾燥的時候,有些茶直接在殺青的鍋子裡炒到幹,如傳統的西湖龍井。

有些茶在萎凋後直接烘乾,如重萎凋輕發酵的白茶,重萎調後已幾近乾燥,所以就直接烘乾,這種情況之下也無所謂還要殺青了。這時茶青的含水量太低,也不適合再做揉捻,也因此產生了不炒不揉的白茶。

有些茶發酵完全後(即全發酵)就直接進行乾燥,因為已無殺青停止發酵的意義,如紅茶。為了加速發酵,紅茶的揉捻會在萎凋後期為之,然後進入控溫控溼的發室,待發酵到足夠的程度就直接進行乾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