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軟體園實現每平方公里營業收入超600億元

厦门软件园实现每平方公里营业收入超600亿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廈門軟件園發展20週年。站在歷史的座標中考量,20年也許不算長,然而,20年對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產業來說,卻足以開天闢地。當年的決策者高瞻遠矚的戰略思考、先行先試的勇氣,和歷屆黨委政府一任接著一任乾的堅持,為廈門軟件園、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贏得先機。廈門軟件園也由此創造了“1平方公里=600億營收”的矚目成績,成為廈門這座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閃亮地標,既是廈門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更為產業創新發展創造了經驗模式。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廈門軟件園發展20週年。20年砥礪前進,廈門軟件園已成為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千億產業鏈的核心載體,創造了“1平方公里=600億營收”的矚目成績。

厦门软件园实现每平方公里营业收入超600亿元

廈門軟件園正尋求新的突破,助力廈門市“十三五”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營收邁向1900億元新高地。圖為軟件園三期。(記者 張奇輝航拍器攝)

20年後的今天,當人們追溯軟件園發展原點時,無不慨嘆廈門市委市政府敢為人先的勇氣。20年前,製造業如火如荼,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小荷才露尖尖角”,新浪、騰訊等幾大巨頭也才剛成立。廈門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魄力和決心之大,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並不多見,而這也印證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

千億產業的搖籃

規模以上企業本土企業培育率佔比93%以上

隨著美團近日在香港上市,福建互聯網創業軍團再度成為熱議話題。而當人們梳理這份佔據互聯網行業半壁江山的名單時發現,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與一個地方有所勾連,那就是廈門軟件園。

典型的如剛過完19歲生日的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企業——美亞柏科。19年來,從軟件園一期到軟件園二期,美亞柏科從一家創業小公司,發展為市值上百億元的行業龍頭,是軟件園變化的見證者、參與者。

陪伴用戶走過十年光陰的美圖公司,其大本營也在廈門軟件園。十年間,美圖由小到大,迄今為止,產品矩陣已覆蓋全球15億臺設備。美圖董事長、天使投資人蔡文勝多次提到,廈門和美國的西雅圖很像,擁有迷人的風景和豐厚的創業土壤,工作與生活在這裡達到完美的結合。蔡文勝投出的飛魚科技、易名中國、飛博共創等知名互聯網公司都聚集在廈門軟件園。

此外,國內首家在A股主板非借殼獨立上市的遊戲企業吉比特,在SIP話機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的億聯網絡,國內新標準社保卡發行量第一的易聯眾,在女性垂直細分領域取得行業領先的美柚,參與制定我國文化領域首個國際標準的咪咕動漫……這些在細分領域賽道上奔跑的冠軍都是在廈門軟件園成長起來的企業。而美團、網宿科技、雲知聲、中控智慧等業界知名企業都在廈門軟件園設立了研發基地。西基動畫、元順微電子、正航軟件等近百家臺資企業亦在此完成從雛鳥到雄鷹的蛻變。

一家家企業的成長折射出廈門軟件園二十年的嬗變。如今的廈門軟件園,是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千億產業鏈的核心載體,規模以上企業本土企業培育率佔比93%以上,在已投入使用的1.46平方公里的園區裡,實現每平方公里營業收入超600億元。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突出的是“長板效應”,二十年來,廈門軟件園致力於找準特色,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讓長板更長”,帶動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同時強鏈補鏈,補齊短板,形成集聚效應。如今的廈門軟件園,優勢產業猶如星光燦爛,已形成“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創意、電子商務、智慧城市與行業應用、移動互聯”五大行業細分領域齊頭並進的產業格局,五大行業細分領域佔比90%以上。

截至目前,廈門軟件園已吸引入駐企業4177家,產業員工超10萬人,去年實現營收838.7億元、稅收30億元。在2017年度43家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中,廈門軟件園綜合排名第七名,成長性指標蟬聯第一名。預計到2018年年底,廈門軟件園的營收將突破1000億元。

20年堅守初心

先行先試蹚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歷史與當下,從來都緊密聯結。在總結梳理廈門軟件園20年輝煌成就的時候,業界最常提及的詞就是“初心”。

1998年,廈門市委市政府將目光投向“軟件”這個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續的產業上。廈門發展軟件產業可以說是把握大勢,順勢而為:廈門是中國互聯網的發源地之一,“.COM”的域名從這裡走向全國;廈門還是國內遊戲研發技術力量的發源地,境內第一家遊戲研發公司於1994年落地廈門,併為國內動漫遊戲產業培養了大量人才;此外,廈門藉助對臺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全面對接臺灣軟件產業。

吹響新號角的廈門,發展目標很明確:“要抓緊機遇,大力扶持軟件產業的發展,把廈門軟件產業基地建設成為國家主要軟件產業基地之一”。1998年9月,廈門市政府印發《廈門市關於扶持軟件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從土地供給、資金支持、稅收補貼、人才引進、知識產權等多個方面對軟件產業實行政策傾斜。同月,位於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對面的廈門軟件園一期正式開工建設,積極為產業發展打造軟硬件環境。

時間來到2005年9月,廈門軟件園二期動工建設,選址虎仔山——廈門島東部的一塊高地。廈門市委市政府堅守初心,建設軟件園二期的決心很大,一來軟件園一期企業普遍反映場地不足,軟件園二期可作為承載產業發展的新載體;二來廈門島內實行“退二進三”,軟件產業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首選。

從一開始,軟件園二期就採用邊建設、邊招商、邊入駐的方式運營。美亞柏科副總經理欒江霞回憶說,軟件園二期基本是以成本價把場地出租、出售給企業,這使得企業不用在置業上花大量資金,從而有更多的錢投入研發、生產上,“低置業成本在全國的軟件園區中是非常少見的,廈門軟件園服務產業的特色很鮮明。”

不忘初心謀發展。到了“十一五”規劃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被列入廈門市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產值由2005年的45億元增長到250多億元。

如果說軟件園一期和二期代表了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奮鬥史和榮耀,那麼軟件園三期的意涵更為深刻。2011年,軟件園三期破土動工,選址位於島外集美新城的核心區,從一開始,軟件園三期就秉持新城“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頂層設計理念建設園區。軟件園三期不僅承載著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強勢成長,更是廈門實施跨島發展戰略的樣本。加快跨島發展,是廈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和生動實踐,軟件園三期要做的是對標一流,宜居宜業強配套,加快產城融合。

隨著基礎設施和各項服務的完善以及更多的資源配置,軟件園三期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8月底,軟件園三期已有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數碼、中交信息、中控智慧、雅馬哈、百悟、雲知聲、路橋信息等在內的883家企業進駐經營,員工約1.7萬人。按計劃,到今年年底,軟件園三期東片區竣工交付面積將達160萬平方米,相當於軟件園二期的規模。

“小政府”提供“大服務”

處理好企業、園區和產業三者關係

“軟件園的服務是到位的,剛好的。我們企業主動創新,政府給予鼓勵,企業遇到問題了,軟件園主動服務,而且把服務做得很到位。”在軟件園組織的園區20週年企業座談會上,網宿科技代表王風雷如是說。

王風雷的話,帶出了廈門軟件園“小政府,大服務”的特點。在許多人看來,這種力求政府行為與市場機制相平衡、處理好企業、園區和產業三者關係的做法,正是廈門軟件園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廈門軟件園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園區,它超越“房東”的概念,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並引導、推動園區企業資源整合,助力產業發展。

“服務創造價值,服務好企業園區才有生命力。”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在廈門軟件園,服務理念是“用戶至上”,企業有什麼事情上門就能找到我們,同時,工作人員定期深入企業走訪,瞭解企業需求。經過多年創新型服務的探索,廈門軟件園已形成技術服務、公共服務、市場服務、人才服務等四大體系。

在“小政府,大服務”的探索實踐中,廈門軟件園形成的SAC(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機制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SAC由園區企業家代表組建而成,每兩週,SAC成員都會聚在一塊舉行早餐會,大家在輕鬆的氛圍中圍繞有關軟件園的發展議題邊吃邊聊,一些園區規劃、產業發展的好點子,就在早餐會中碰撞產生併成為現實。

“我們希望創造一種能讓企業家充分交流、建言的良好機制和氛圍,一方面是以問題為導向,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另一方面是發揮他們智囊團的作用,推動園區創新發展。”火炬高新區管委會軟件園管理處處長倪傑說,設立SAC的目的在於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成為園區管理的主人翁,同時也搭建平臺,推動園區企業協同發展、資源整合。

軟件園提供的一系列服務,落腳點不僅在於企業個體,更在於產業發展。已舉辦十屆的廈門國際動漫節是軟件園一個典型案例。2008年,在廈門市政府的指導下,首屆廈門國際動漫節在廈門軟件園拉開序幕。舉辦動漫節,不僅是為了打造動漫愛好者的狂歡節,更有意為園區動漫企業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並將其作為招商的抓手,來吸引龍頭企業入駐軟件園,推動動漫遊戲產業的發展。正因為廈門國際動漫節發揮的“磁石效應”,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動漫基地落戶廈門軟件園。在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下,廈門的動漫遊戲產業形成產業集聚,也由此迎來跨越式發展,從2008年的5.2億元營收到2017年近144億元的營收,十年間增長27倍。

如今,軟件園已引入覆蓋創業咖啡、金融資本、人才服務、知識產權等方面的130多家服務機構,搭建了人工智能超算平臺、雲服務平臺、集成電路設計平臺等在內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此同時,健康醫療大數據、政務信息大數據、公民信息大數據三個國家級大數據平臺也在加速推進中。軟件園“創+驛站”集成45個部門近100項政府委託業務,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每年為園區企業、員工辦理11萬筆業務。

一座“園”帶動一座城

廈門軟件園助力提升城市軟實力

廈門軟件園20年的發展折射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不僅推動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相關企業和人員創造財富和機遇,也在不經意間提升廈門這座城市的軟實力。

有軟件園企業主這樣感慨:“去外地招人,如果只報企業名字,對方未必瞭解,但只要一提我們是廈門軟件園企業,對方就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要素聚合度很高的產業,必須要有一個核心載體來承載,凝聚產業合力。作為廈門的城市名片,廈門軟件園儼然已成為企業捏緊拳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抓手,它將企業的單打優勢變為園區團體優勢,無形中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而隨著數字經濟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軟件園與廈門其他園區形成了良好的協同效應,軟件外包服務、雲計算服務、大數據服務……軟件園不斷髮揮自身優勢,促進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廈門軟件園的示範效應還帶動了其他區域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積極性,進而推動廈門全市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2016年,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首度突破千億元,為廈門千億產業鏈再添一翼;2017年,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到1283億元。

“廈門軟件園帶來的影響不僅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範疇,它還帶動了園區周邊的人氣,改變了消費結構,進而促成人才結構的優化和提升,形成高素質人才匯聚的創新城區。”有業內人士認為,軟件園一期對於黃厝、軟件園二期對於前埔、軟件園三期對於集美新城的意義,使人們看到了廈門軟件園的拉動作用,而且,這些帶來的改變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時間的推移,廈門軟件園將顯現出更多的價值。

放眼未來,廈門軟件園也正尋求新的突破。按規劃,廈門軟件園將繼續瞄準新興產業進行佈局,大力培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態產業,積極構建集產業生態、產城融合、共同締造“三位一體”創新型、國際化的現代科技園區,服務“雙千億”工作,助力廈門市“十三五”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營收邁向1900億元新高地,引領數字經濟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