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教齡班主任:家有中學生,這16個建議一定要看!非常有用!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門值得所有家長“活到老,學到老”的學問…

30年教齡班主任:家有中學生,這16個建議一定要看!非常有用!

對於中學生孩子的家長而言,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兩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個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問題,另一個是孩子成績的分化問題。兩個問題同樣重要,同樣令人頭痛,同樣需要家長學著去解決…

今天,小編推薦一位老教師給中學生家長的16個建議,值得家長細細品味…

做了40年的老師,當了30多年的班主任,接觸了1000多個形形色色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我總有一種想給家有中學生的父母說點什麼的衝動,不吐不快,遂有此文。

1.關於分數

越想讓孩子獲得理想的分數,就越別死抓住具體的分數不放。對於孩子來說,經歷一次複習考試,儼然戰士在硝煙瀰漫的現場上打了一次衝鋒,已是身心俱疲,此時,他們需要的是物質和精神上的安慰,而決不是簡單的居高臨下的訓斥。

我的建議是,在孩子們結束考試的那一天的晚上或者中午,一進門你們就對他說:想吃什麼,說,你辛苦了,我們也跟著你沾沾光。

卷子拿回來,飯後,父母都坐下來,鋪開,一一分析,讓孩子說錯的原因是什麼,他覺得怎麼樣解決比較好,需要家長提供何種支持。同時,用手摸摸孩子的頭,或者他的肩膀。

2.關於專注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孩子的考試分數甚至已經成為決定家庭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豈不知,學生取得優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力和強烈的求知慾。

那些“學霸”們,上課,作業,自習時全神貫注,他們也從不在學習以外的事情分心,比如玩手機,比如早戀。

相反,那些手機不離手、聽到窗外有一點異動就東張西望、蝴蝶來了捉蝴蝶,蜻蜓來了捉蜻蜓的同學,他們的考試分數絕不會排到前面。

家長應該自己觀察,再向老師瞭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學習不夠專注,如果不幸,是,那可別指著老師,你們自己得下些功夫了。

3.關於困難

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不但是取得優異成績的精神基礎,對於漫長的一生來說,更是至關重要。

學習猶如爬山,既很辛苦,還不定遇到什麼溝坎,沒有堅強的意志,是很難觀賞到頂峰的無限風光的。一節課下來,往往有似是而非的問題困擾著孩子們,好像有些懂了,其實並不盡然。

對此,那些意志堅強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不弄懂決不罷休的勁頭。

如果自己的孩子一遇有難題就放過,那家長可以讓他建立一個“問題本”,把不懂的問題整理到本子上。如果不敢問老師,那就去問問同學。如果不願意問同學,那就試著自學搞定。

隨著學習的深入,今天不懂的問題,經過一週的學習,那下週也許就搞懂了。或者多買幾本輔導書,在書上找找相關的例題解析或習題詳解,根據題目的分析,孩子自己試著搞懂知識。

初中高中的數理化題型是有限的,孩子一定能在書上找到不會的題目的相似題型。

4.關於品德

對於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質的優良,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首先關注。

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愛國情懷和集體意識,社會公德和責任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創新精神,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強,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甘於付出——這些,都比分數要重要得多。

如果孩子在以上任何一個方面有問題,那怕是有一點問題,即使他分數再高,那也不值得驕傲。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基礎原則。

30年教齡班主任:家有中學生,這16個建議一定要看!非常有用!

5.關於與老師的溝通

每個包括成績優秀在內,各方面均表現良好的學生,他們的家長都與老師保持著健康而良好的溝通。他們從內心裡尊重老師,當然也尊重老師的勞動,但不用物質去玷汙教育的神聖。

老師如果收了你們的禮,在面對你們的孩子的時候,會左右為難下不了手;孩子如果知道你們給老師行賄,他們不但把你們看小了,更重要的是,曾經很美麗的老師,在他們心中威信會一落千丈——賄賂老師,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6.關於“比”

許多的家長,在看到孩子試卷上的分數以後,會情不自禁訓斥,看看人家某某,小學時候,你們考試的分數不差上下,怎麼現在你就這樣了呢?

殊不知,這樣的攀比,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久而久之,他們會產生自卑感,真的認為自己什麼也不行了。

還好,孩子還小,倘若他們針鋒相對說,看看跟你們年紀差不多的隔壁的叔叔,人家都是副局長了,你們怎麼還是個工人呢?

所以,什麼時候都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再拿到試卷看到分數的時候,不妨這樣說,不錯,比我小時候強多了,我們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30年教齡班主任:家有中學生,這16個建議一定要看!非常有用!

7.關於家長會

中學階段,各學校每學期都要召開一到兩次(有的學校甚至召開三四次)家長會。

我奉勸大家,屆時,別以忙為藉口輕易請假缺席,家長會很重要,重要到如果你不到會,可能要影響到你的孩子的進步!我這樣說,可不是小題大做聳人聽聞:

你不到會,會在老師的意識中留下你不大重視孩子的印象——這可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會上,老師會傳達很多信息,除了溝通學習成績和狀態以外,還要宣佈有關規章,比如,不能帶手機進校,別帶太多零錢等等不一而足。

事實證明,孩子在學校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家長沒有與學校老師密切配合的結果。

8.關於班幹部

我不是一次聽家長們說過,為了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不同意他們去擔任班幹部。此話聽起來在理論上沒有問題,一心一意學習以獲得高分,會有什麼錯呢?

實際上,從我帶的那麼多學生來看,學習成績優秀,同時,又是班幹部者,佔了多數,甚至,成績好本身,就是擔任班幹部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他任職的過程中,其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處理複雜事情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這在後來的人生旅途上,可要比分數重要得多。

值得指出的是,在各種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成績不會受到負面影響,反而因為責任感的提升,促進了成績的提高。

9.關於排名

月考、期中、期末,甚至周測和單科競賽,學校都會按照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名,開家長會的時候,每人都會領到一張帶有自己孩子總分和單科名次的成績單。

我能想象到,那一刻,大家的複雜心情,我更想說的是,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沒有無緣無故,學霸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煉成的,除去基因遺傳因素,排名靠前的孩子的家長,他們的付出也排到了前面,用心營造的和諧的家庭環境、與孩子良好的溝通,表率的作用、耐心而細緻的指導等等。

當人們說這個孩子和那個孩子的不同的時候,其實主要是指這個家長和那個家長的不同。同在一個班級,教是一樣的教。如果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你孩子的排名自然不高。

10.關於青春期

進入初中,也就意味著他進入了青春期。我曾斷言,一家人加起來,也幹不過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因為,這個階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類似於大人的更年期。

這個時期教育的關鍵詞是——理解,在此基礎上跟孩子平等交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使他做得不好,成績與你的要求有距離,你也先壓下別責備(他本人更清楚他做得不好)。

如果能像像朋友那樣坐下來聊聊最好不過,在聊的過程中,講講自己小時候的事情,春風化雨般對其進行感染,適時引導,方可達到目的,反之,他會與你背道而馳。(更多文章: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30年教齡班主任:家有中學生,這16個建議一定要看!非常有用!

11.關於是否上藝術班

到了初中三年級進行過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以後,總分350分左右的孩子,面臨著人生第一個比較重大的選擇——是讀普高還是上美高或者音高。

我要告訴各位,如果孩子確實喜歡美術和音樂,具備一定的基礎,而且,家庭的經濟條件不錯,那麼,選擇學藝術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走此路,可以不參加學考,相對來說,對文化分要求較低,只要專業過關,還是可以走一個不錯的學校。

但是,如果孩子就是因為成績差,並沒有藝術細胞,只是為了躲避,躲避學考,圖個輕鬆,那我告訴大家,別由著孩子,請“軟硬兼施”,想辦法讓他學習才是正道。

12.關於零花錢

給零花錢,不意味著孩子有需要,就給。很多時候,要講究方法。甚至,給零花錢時能夠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技巧。

避免兩個誤區:

將零花錢和孩子的學業成績掛鉤:

基於金錢刺激而產生的動力比基於興趣和責任產生的動力要短暫且薄弱,將零花錢和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鉤,只不過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機欲——有些孩子會以作弊的方式來企求“達標”,有些孩子則以謊報成績來求得“獎金”。

將零花錢與顯示對孩子的愛掛鉤:

有些父母為爭奪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分別給孩子零花錢並在數額上互相攀比;有些祖父母為了顯示跟孩子的親密超過其父母,也用高額的零花錢來表達對孩子的愛。這都是非常短視的做法。

零花錢與愛無關,零花錢不該打上“收買人心”的烙印。父母應該與其他家庭成員達成一致,保證孩子只能從一個渠道得到零花錢,這有利於零花錢發放數額與有序使用的控制。

13.關於是否上輔導班

上不上輔導班,一要看成績是否“瘸腿”,二要看本人是否有心理需求。補課一定要有度,要揚長補短。

揚長,在孩子有天賦,樂此不疲的興趣方向,跟隨良師鑽研下去,爭取培養為孩子突出的特長;

補短,在孩子學業爬坡上坎遇到暫時性困難時,通過階段性輔導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扶上馬送一程,步入正軌就把輔導的外力及時停下來。

14.關於是否住宿

對於是否住校的問題,主要應考慮兩點:一考慮孩子的意願,二根據家庭情況判斷。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離家遠,或者父母沒時間照顧孩子,不得不住校,另一種是希望通過住校,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住宿的孩子,除了吃飯、運動,受自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對自己的時間支配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一些。而走讀的孩子,可能自己支配的時間少一些,一般父母會做出很多安排。

同時,住校的不僅要搞好學習,還要照顧好自己。走讀的孩子父母,幾乎把學習以外的事情代勞了。

所以,住校與否,也取決於家庭情況,對孩子是否有利,關鍵在孩子,孩子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生活和學習才行。

15.關於“閒書”

上學,可不僅僅是做題,也不僅僅是隻讀語文、歷史、政治、地理、生物那幾本書,一個人精神長相,是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做基礎的,沒有課外閱讀的語文一定營養不良。

對於一週後就要進行的月考來說,讀《紅樓夢》是沒有多大用處,因為老師早就明確了考試範圍,其中不包含《紅樓夢》,但從較長遠來看,比如高考,有與沒有大量閱讀的同學,將會有明顯區別:

前者,遊刃有餘;

後者,捉襟見肘——這是被無數事實所證明了的,如果大家方便,可找到曹文軒的那本《低下頭來數星星》看看,就會更加認同我的觀點。注意:請按照孩子自己的興趣去選擇閱讀材料。

16.關於表率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

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彷彿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身教重於言傳。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所以,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家長要先不做“低頭族”;想讓孩子熱愛閱讀,家長自身也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希望孩子不要大手大腳,父母在平時最好也制定理財計劃,量入為出……總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最誠實的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