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民族知識知多少


「民族團結進步」民族知識知多少


今年9月是第十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月,今年的宣傳月活動以“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指導思想是廣泛深入宣傳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在全社會普及民族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引導各民族幹部群眾自覺增強民族團結意識,推進民族工作,維護民族團結成果,共同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什麼是民族?我國有多少個民族?


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這四個基本特徵的穩定的共同體。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56個民族。

我國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內容?


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發展少數民族科教文化等事業,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1)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逐步與全國的發展相適應。

(2)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社會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全面進步。

(3)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自我發展活力。

(4)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必須建立和健全同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規體系和監督機制,使自治法更好地發揮作用。

(5)進一步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堅決維護祖國的統一,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要高度警惕和堅決抵制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違法犯罪活動。

「民族團結進步」民族知識知多少


民族團結“三個離不開”思想的內容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

民族團結教育“四個認同”


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度認同。

民族風俗習慣怎麼定義?


各個民族飲食起居、禮儀交往的風俗習慣中,也有一些禁忌。這些禁忌是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成為約束人們行為的準則。比如,達斡爾族人和鄂溫克族人忌諱用刀、剪等帶利刃的東西指人;滿族人、瑤族人禁食狗肉;高山族人在祭祀、出獵、喪葬的時候忌吃魚……各民族在相處過程中,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習慣和喜好,不要隨便說三道四,更不能亂開玩笑。因為這樣做,會極大地傷害民族感情,影響民族和睦團結。只有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才能避免產生誤解、誤會,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如果因一時不瞭解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無意當中觸犯了兄弟民族的禁忌,要及時真誠道歉,求得諒解。但如果是故意冒犯少數民族的禁忌,破壞民族團結,情節十分嚴重的,那就違反了國家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怎麼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相沿以傳的生活方式,它表現在飲食、服飾、居住、婚姻、生育、喪葬、節慶、娛樂、禮節、生產、禁忌等諸方面。風俗習慣是民族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重要標誌之一。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生產方式、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響民族風俗習慣形成的因素。

民族平等的含義指什麼?


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