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爲菊花,你爲茱萸,彼此吉祥安好

重陽,葉紅花黃,漫山遍野的黃花就是菊花了,說到菊花,不得不提到魏晉的陶淵明,他對於菊花有濃重的深愛情結,一句“採菊東籬下,悠山見南山”以曠遠的心境和隨心的生活態度深深地致敬了歲月,愛菊的詩人自然也是愛重陽節的,作為歲月深處的節日,它有著脫穎而出的田園風味,千年流轉中漸漸遠離了人為的痕跡,彷彿是歲月本身選出的日子,有天馬行空的傲然,也有風煙俱淨的沉寂。

願我為菊花,你為茱萸,彼此吉祥安好

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裡這樣說重陽: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意思是日月依著季節來到,民間都喜歡重陽這好聽的節名,是吧,莫名地喜歡,喜歡菊花就喜歡與菊花有關的節日,在詩人心裡,大自然的“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是節日的空靈,深秋是畫,欣賞它就足夠了,當然少不了酒與菊的元素,從三國魏晉以後,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了一種時尚。

歷代文人把思念放在重陽的酒裡,在氤氳著菊花香的意境中,宋代的李清照寫下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微醉愁緒,深秋的悲涼境界適宜把故鄉放在詩與遠方的不可抵達裡,於是也就有了清代納蘭性德詩裡的“木葉蕭蕭,鄉路迢迢”與“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的對故土的思念。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如今山東地區仍有“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的童謠。山東是重陽節很偏愛的地域,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自唐代很禪意的詩人王維之手,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以最通俗易懂的手法寫透了思念,經了歷代有情人的吟誦,直到今天仍無詩能超越。

願我為菊花,你為茱萸,彼此吉祥安好

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寫出了重陽節故人的盛情,“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真是好節日裡山河都願意為之不同,秋水遼遠,歲月無邊,但“把酒話桑麻”的質樸不會改變,人生所求不過是貪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樣一個心境,是淡泊深處一份有真情牽掛的從容。

毛澤東的《採桑子 重陽》寫出了戰火瀰漫的灑脫,“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重陽年年至,所謂的歲月靜好與現世安穩,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願我為菊花,你為茱萸,彼此吉祥安好

重陽是九月最美的那首詩,九月是秋天最美的時候,山高水闊,落木蕭蕭,望天涯海角,品茶酒黍糕,落盡繁華,一切剛剛好!願我為菊花,你為茱萸,彼此吉祥安好,年年盛放在九月,從心動到古稀,在文字裡完成最美的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