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奪冠 再吃一頓當慶祝

張楠奪冠 再吃一頓當慶祝

▶驚險奪冠後,張楠展示這枚來之不易的男雙金牌。圖/視覺中國

張楠奪冠 再吃一頓當慶祝

張楠的父母和啟蒙教練孟憲章(左)接受採訪。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男雙本是國羽最弱的一個點,卻成了第一奪金點。昨晨,北京小夥張楠搭檔傅海峰,拿到國羽本屆奧運會首枚金牌。母親劉俊巧介紹說,張楠從小就非常喜歡羽毛球,下雨天沒法訓練時就在家對牆練習。

楠媽

小張楠玩啥都要玩得精

張楠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父母和啟蒙教練孟憲章看來,能拿到奧運金牌相當不易。“孩子那麼小,除了自身努力,家長要帶他學習,還要教他做人,要品質好。”在孟憲章看來,這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張楠12歲那年,張燕正和劉俊巧把他送去了什剎海體校。

張楠是在8歲時被孟憲章發現的,“我那會專門教小孩,當時就感覺他個子高,身體柔韌性好,腦袋靈活,球感也很好。”在孟憲章那裡練了兩年,拿過數個同年齡段冠軍後,張楠被什剎海體校看上了。

“那會他剛剛12歲,剛好小升初,學校老師不太贊成他去練羽毛球。”劉俊巧也拿不定主意,畢竟就這麼一個孩子,早早就住校會捨不得,“我當時就問他,是不是真的喜歡羽毛球,喜歡的話咱就去練,堅決不能練兩天後就回家說不練了。”

張楠沒有猶豫,即便要離家去什剎海住校。“他是真的喜歡,”劉俊巧說小時候他們家住平房,下雨天出不去,張楠自己就在屋裡對著牆打球,“他從小就自己琢磨,也不用我們操心,到現在回家了也基本不談訓練和比賽的事。”

18年的歷練,張楠如今已是兩枚奧運金牌在身。但在劉俊巧眼裡,兒子還是那個文靜的兒子,“別人家好多孩子都粗聲大嗓門的,我們家這孩子從來沒有,都是細言細語的,特別文靜。”劉俊巧說,張楠小時候就愛琢磨,做什麼事情都不服輸,“玩一個什麼東西必須要玩得特別精,不像有些孩子,玩一會就不玩了。”

楠爸

決勝局看得心臟受不了

這幾乎是一枚計劃外的金牌。昨晨,張楠/傅海峰挽救了兩個賽點逆轉馬來西亞組合陳蔚強/吳蔚昇,拿下國羽在里約的第一金。奪冠後,張楠和傅海峰激情吶喊,國羽也一掃數日的壓抑。

遠在萬里之外的北京,張楠的父親張燕正從晚上7點半就守在電視機前,一直看到凌晨1點多。“緊張呀!特別是決勝局,看得心臟都受不了,真的沒法形容。”張燕正笑著說。看完比賽,他才趕緊回屋把妻子劉俊巧喊出來,“快出來看,贏了!贏了!”

兒子在北京訓練,劉俊巧從來不去,就怕打擾兒子。兒子在外比賽,劉俊巧也從來不看,“太糾結了,一般都是他(張楠父親)來看,我知道一個結果就行了。”

看的比賽多了,張燕正對世界羽壇的趨勢瞭解得很透徹,“中國隊男雙確實不太穩,比較糾結。我們當時覺得能打進4強就不錯了,沒想到最後奪冠了。原本是期待混雙的,結果沒有打好,挺可惜的。”

張燕正分析得沒錯,從2014年起配對,張楠/傅海峰兩年時間只拿了3個冠軍,並不算一流男雙組合。

張楠拿到1金1銅,老兩口很滿意。“這樣的結果很完美,也沒有白費他這4年的努力。”張燕正說,“非常刻苦,訓練時有什麼苦從來不跟家裡說,都自己承受著,這孩子太不容易了。”

4年前帶著一枚混雙金牌回京,家裡人一起吃了頓飯就算慶祝。這一次,老兩口說依舊沒啥可慶祝的,應該也就是親友聚聚餐而已。

專題採寫/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