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戰機「魔改」版,加了4個小東西,性能向五代機邁進一大步

依稀記得殲10c在我國南部某航空族訓練的畫面,軍網上顯示殲10C的機身塗的是在紅鷹,個性十足,讓人愛不釋手。從圖片上可以看出殲10C是安裝了新一代的導彈逼近告警設備,也就是說殲10C一下子擁有了4個眼睛,可以全方位檢測到來襲的導彈,而這可是殲20特有裝備。

殲-10戰機“魔改”版,加了4個小東西,性能向五代機邁進一大步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國家對於戰機數量的要求已經有所下降了,而對於戰機的綜合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更看中戰機的實戰能力,自然就會對戰機投入各種先進的裝備。戰機也就成了各個國家的寶貝,要更好的保護好它,讓它在戰場上發揮更出色的性能成了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戰機最大的威脅就是導彈,對導彈的預警時間的早晚就成了戰機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而最早的那套雷達預警裝置已經越來越不適用於現代化作戰了。如今火控雷達、雷達導引頭、光學火控等技術越來越成熟,單靠雷達預警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所以現在新的技術都是依據光學技術發展而來的,是根據導彈本熱信號進行偵測的。

殲-10戰機“魔改”版,加了4個小東西,性能向五代機邁進一大步

因為紫外線是高能量物體所特有一種波段且它的穿透力特別強,而在太空中也只有發動機的尾焰與太陽才會有紫外線,所以導彈的光學預警裝備就是根據這個來發明而來的。如果傳感器只在紫外線波段才會工作,那就可以實現遠距離百分百實測,是不會出錯的。

而這一技術最先運用於歐洲的戰機上,後來我國也與之同步,在殲11B、轟6M、殲10A上都裝上這個導彈預警裝置。躋身到世界先進行列。但這種技術對於滑翔類的導彈是不起預警作用的,只對有尾焰的導彈起作用。全新的紅外導彈預警裝置的發明就完全克服這個盲區。

殲-10戰機“魔改”版,加了4個小東西,性能向五代機邁進一大步

紅外裝置相對來說,它需要低溫冷卻、體積大、重量重等缺點,並沒有紫外裝置那樣好。紅外裝置是需要高性能的計算機來過濾雜波才能正常工作的。雖然紅外運用的困難重重,一旦技術成熟,它是可以實時顯示導彈的成像的,它有類似IRST系統的探測能力。這一技術運用到了殲20、F35、蘇35、米格35身上。

殲-10戰機“魔改”版,加了4個小東西,性能向五代機邁進一大步

而殲10C上顯示的明顯就是之前殲11B的升級版,預警裝置外觀要更大一些。這樣殲10C就如同多一層自我保護能力。機頭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紅外導彈探測與成像功能的運用,可以說它就是殲20的濃縮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