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小方法——拆分姓氏法

在古代,有相字、測字之說,即是拆開姓氏偏旁或打亂字體結構,加以附會,以推算吉凶。拆字是一種文字遊戲,即把一個字拆開,使其成為一個詞或一句話。正因為漢字如此奇妙,人們便經常用拆分姓氏的方法來取名。

拆分姓氏取名,是指把姓氏所用的漢字分解開來成為名字的一種方法,如老舍(原名舒慶春)曾以舍予為筆名。類似的筆名如著名作家許午言、張長弓,電影編劇董千里,漫畫家雷雨田,學者霍雨佳等名字都是如此。

拆字看似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有一定難度。拆字不能隨意地拆,如果拆得不倫不類,就失去了拆字的意義。而且,姓氏中的獨體字和某些會意字是無法拆開的,如石、刁、司、水等,那些如上官、皇甫等複姓拆起來就更難了。

取名小方法——拆分姓氏法

拆分姓氏取名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直接將姓拆分成名。

如“晏”字可分成“日”、“安”兩部分,取名可作“晏日安”,類似的還有王ー土、王一士、王ー一三、王一川、王幹ー、王一干、何可人、麻廣林

龐廣龍、賀加貝、嶽丘山、黃共田、佟人冬、欒亦木、巫從工、岑今山、章立早等。

第二,從聲、形的角度來拆分成名。

這種字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拆開之後,年一看似乎不解其中意味,其實只要將拆開的兩部分還原為一,便可豁然開朗,顯出廬山真面目。如江拆為水工,冀拆為北異,孫拆為子系,陳拆為阜東,聶拆為三耳,楊拆為木易,祁拆為示耳,褚拆為衣者等等。

第三,將單名拆成雙名。

有時為了避免重名等現象,人們經常將單字名拆成雙字名,這種拆字法取出的名字也有很好的效果。如彭加木,“加木”原為一個“架”拆分後的名字“加木”就寄託著“架”“橋的美好理想。

諸如此類還有於龐一一於廣龍,嚴何一嚴可人,劉翁一一劉公羽,周許一一週午言,柳恕一柳如心,劉宇一一劉一寧,陳曄一一陳日華,吳舫一一吳方舟等等。

運用拆名取名法,最典型的就是古人受漢字分解的啟發,把名分解為字或號。

如南宋愛國詩人謝網字皋羽;明代的章濫,字三益;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李楷的字為皆木;毛奇齡的字叫大可,都屬此類。還有如邵蹕,字日華;許恕,字如心;林佶,字吉人;姚犍,字建木等。將名拆分為號的如徐渭,號水月田。

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其中合體字佔漢字總數的絕大部分。而合體字都是可拆的,因此,在取名時,不妨嘗試這種取名方法,取一個獨具匠心、富有內涵的好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