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民花4年研發金銀花採摘手成功,一小時可采8公斤


圖片里正在使用機器採摘金銀花的男子名叫郭清輝,1955年出生在河北邢臺鉅鹿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鉅鹿縣是我國知名的“金銀花之鄉”,全縣種植面積13萬餘畝,然而,金銀花的最佳採摘期卻只有3-5天,因此,採摘金銀花是當地種植戶比較頭疼的問題。圖為郭清輝在地裡實驗第十代金銀花采摘機。

2010年,金銀花的採摘期過後,郭清輝就冒出了要用機械化來採摘金銀花的想法。他將想法告訴妻子楊淑彩後,就遭到反對。楊淑彩認為郭清輝只有小學文化,又不懂機械原理。加上金銀花的花蕾非常嬌嫩,人手採摘尚且需小心翼翼,機器沒輕沒重,採摘下來後估計會變成一團漿糊。圖為郭清輝在加工金銀花采摘機零部件。

妻子的打擊沒有動搖郭清輝的信念。自己不懂機械原理,但可以找這方面的專家做啊。於是,他託人找到一位已經退休的工程師幫助研發。很快,他的第一代採摘頭就做成了。那工程師還拍著胸脯稱採摘金銀花沒問題。信以為真的郭清輝趕在2011年花期之前,定做了1000多對採摘手。然而,待到地裡採摘後,發現機器完全沒法使用。這一次,他損失了200多萬元。


首次嘗試失敗的郭清輝沒有氣餒,這一次,他在清華大學、河北農大專家組成研發團隊,改進工藝,重做模具,在經歷數次失敗之後,他們研製的第三代採摘頭終於成功了:滾動輪用軟橡膠製成,採摘時不破壞花蕾;裡頭加過濾網,只進花不進葉。但這個採摘手雖說是機械化的,但收集還需要人工,因此效率提升不多。圖為郭清輝和工人一起安裝第十代採摘機的零部件。

郭清輝腦子裡一直想著如何機器做到全機械化,有一次,郭清輝在洗車過程中發現,服務員用吸塵器將後備箱裡的金銀花吸走了很多。由此得到啟發,他將吸塵器與採摘頭連接,但由於機器過於龐大,不便於在田間操作。圖為農民郭清輝仔細聆聽採摘機發出的聲響。

郭清輝一次在田間散步時發現農民使用噴霧器在田間操作,對啊,噴霧器不正是很好的載體嗎?於是,郭清輝開始用噴霧器連接採摘頭,幾經實驗後,2012年,一個實用型的採摘收集功能一體化的採摘機制成了。經過多次實驗操作,郭清輝做的這個採摘設備,一小時可以採摘3公斤金銀花,相當於3個勞動力。


郭清輝的發明成功後,當年就在鉅鹿縣得到推廣,使用上機器的種植戶臉上也樂開了花,對於種植戶來說,多采摘金銀花那就意味著可以多收很多白花花的鈔票。 當地種植戶說:金銀花采摘時機十分苛刻。金銀花花蕾未開時採下,稱為“二白花”,質量最好;一天之內,上午9時之前,露水未乾時採摘的花蕾,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大,品質最佳。採摘時,如果花蕾破裂了,就會降低中藥成分和品質,如果開花了,就更不值錢了。

郭清輝通過網絡將金銀花采摘手研發成功的消息發佈後,引起各地金銀花種植戶的關注。2013年,經過改進後的採摘機售出300多臺;2014年,批量生產的700多臺採摘機被市場搶購一空。2015年3月,郭清輝研製的“導引推送式金銀花采摘機”正式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圖為郭清輝在工廠內仔細觀看採摘機的零部件。

如今,經過幾年的改良,他的金銀花采摘機已經到了第十代,產品性能、效率也大大提高。郭清輝不無得意地說,新一代金銀花采摘機每小時可採5至8公斤,“我最開心的事兒,是看到發明用到了大田裡。”圖為郭清輝和工人一起安裝第十代金銀花采摘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