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奇葩說》是一檔辯論類綜藝節目,有網文“失去邏輯的《奇葩說》,只能靠選手互罵挽救了嗎?”指出多位節目嘉賓的邏輯謬誤,並聯想到:“著名的魯迅先生,其實也愛用‘滑坡謬論’來反諷‘滑坡謬論’1927年魯迅先生在《而已集·小雜感》一文中感嘆:‘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國人的想象力,唯在此層面上有如此飛躍。’”

其實不止節目嘉賓和魯迅生活的時代,在現實當中,在你我身邊,經常出現違背常識的言論和行為,並且身陷其中不自知,還往往以詭辯邏輯來論證言行的正確性,但終使事實真相走向反面。可怕的是,有少數人樂承其中,越戰越勇,從不服輸,從不直面、觀察和反思自身問題,不妨稱為反智主義的“槓精”。高水平槓精,似乎有一套反邏輯的理論體系,而且表面自洽,代表人物如辯士司馬南,因價值觀使然,其觀點誤導性和欺騙性極強,上誤英明,下禍蒼生,危害極大。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一、槓精現象無處不在

1、A就B的領導力提出批評, C稱“你行,你上”。

A對B進行評論,只要不違法就是天賦權利。如果一有非讚頌型意見,就讓A去幹專業人士的工作,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分工效率原則。特別是對政治家們提意見,也容易收到此類回覆---難道是來政治家吃乾飯的嗎?況且,對一些不稱職、沒水平的B,A替代了他的工作,不一定必然會比他差。

2、A勝出,B落敗,B稱“A不久即將失敗,不信走著瞧”。

一旦出現與相對方存在搏弈和競爭爭態勢時,懷著酸酸的心態卻又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總見不得別人好,不敢面對、不願接受別人的勝利,怕因此對比出自己的失敗,於是在別人的成功面前用“一萬年也是必然”的詛咒式話語來替代客觀分析,誤導更不明真相的人,等於用虛無前因推理不可能的結果。

3、A和B做生意,雙方產生貿易糾紛。A有實力有技術,但與B出現貿易不平衡,向B提出合作條件。B認為:A將自己的核心技術出賣給後者,不就平衡了嗎?

雙方因此鬧到法院。法院認為,核心技術不在雙方貿易協議範圍之內,做為立足之本,A並無向B必須轉讓的先天義務,故B被判無理要求而敗訴。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4、 B有錯或失敗了,稱“A也有錯,而且更失敗“,並稱”從挽回損失中吸取了比成功還大的經驗和收穫”。

B不直面錯誤和失敗,用A不一定真正存在的錯誤和失敗來掩蓋自己,將錯誤和失敗扭曲為成就,轉移視線。

5、B進A群聊天,因為水平和表達與A群的基礎定位和生態不符,被踢出。

B申辯:不是標榜人人都平等發言嗎,憑什麼不包容我?管理說:你的行為與本群定位不符,這叫觸犯規則邊界。

6、 B做惡了,反稱A更壞,而且A家歷史上還當過強盜,強姦過婦女……

A做惡,不是B也跟著做惡的理由。用挖祖墳的手段進行時間錯位式的對比,來破壞A形象,而無視A在當下已經從良的事實和表現,是無恥。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7、網絡熱炒55%家庭沒存款 存款少了不意味家庭財富少了。

邏輯學中典型的因果命題,一般有四種組合:存款多財富多,存款多財富少,存款少財富少,存款少財富多。其中,一和三屬正邏輯下的常態因果,二和四屬反邏輯的個態因果,可能性低到幾乎為零。此命題欲取第三種組合,加入“不一定”的絕對化疑問,試圖得出第四種的結果。也就是用少數現象反過來顛覆普遍真理。

但是,“存款多”肯定比“存款少”更易導致財富多。這正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顯然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逆推理,與央視“民眾喜迎油價上漲”的反智表現有一拼。

另外如“少花錢,多辦事”,句表本身也不符合正向邏輯,如理解為儘量節儉辦事,方無可厚非。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8、“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因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吃的鹽多“是指生活經驗。這句話成立的前提是,年齡大等於經驗足,經驗足等於判斷正確,判斷正確等於近於掌握真理。一般而言,年齡確實對提高智慧並保證持續領先於年青人有正向加分作用。如在生活常識上,針對剛初道的年青人,老年人確有些優勢。可是,他們成長的時代卻吸收了反智主義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因此形成的是非判斷往往並非精準,尤其是在社會問題層面。

這是由背景不同這個特殊變因引發的質變現象,與上7條“存款與財富“試圖用不存在的特例顛覆常態的論述相比,結果正好相反。

當然還有更多,如“我沒看到,肯定不是真的”,“你這樣寫文章,肯定別有用心”等等,不能一一列舉了。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二、槓精的社會危害性與救贖

反智主義的槓精從出現到興起有其歷史和現實背景困素,與輸不起,死不認錯的面子文化,不敢面對現實的弱者心態有關。除了本身素質低下、知識殘缺之外,也有出於投機主義而出賣靈魂的情況。其類喜歡用各種理由體現已勝、將勝和必勝的預期,宣傳特徵十分明顯。其實,早認錯、早認輸更利於輕裝上陣,重頭開始。

民間交流如此,新聞評論此,公共政策理論研究、戰略判斷和政策制定過程也一無幸地受到反智主義影響。當槓精們挾權為重,一邊倒地用唯我獨尊的視角觀察、判定世間萬物,虛假信息和思維必將遍佈每個角落。如此,如何應對面臨的全方位挑戰?

此情此景,當然需要像《奇葩說》這樣的邏輯訓練和交流,雖然效果尚不明顯,但仍需堅持。當然更重要的是進行法治宣傳和普及

。因為律法本身就是一個嚴謹的邏輯體系,推廣法治思維同時,公共意識和民眾素質也會提高。明確了社會人的行為邊界,必利於保護自身權益並尊重它人利益。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有贊成,就有反對,自由發表意見的良性空間需要起點平等。如果在主流空間和媒體版面只能有選擇地人為認定哪些可上,哪些不可上,則隨後產生的哪怕從表面上看具有正反相對的爭論交流,其實已失去了平等的基礎,這種公共平臺實質上已生亦如死。

《神邏輯》的扉頁上,寫著理查德·費曼的一句警言:“首要原則是,一定不要愚弄自己,而最容易被愚弄的對象恰恰就是自己。”(引用自文首文)

金仲兵:反智主義的“槓精”從何而來?

自《羅伯特議事規則》和邏輯學思維引進中國而後一百多年來,包括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還專門根據“羅規”原則寫出《民權初步》一書,試圖讓國人學會說話和議事的基本技能

。但至今知《羅規》和《民權初步》者有幾人?能應用者更屬寥寥。邏輯思維未能動搖建立在“權謀術”和“厚黑學”基礎上的中式思維,現代邏輯也變異為中國羅輯,那就是:不自覺地從談事說理滑向強辭奪理。

消除反智主義槓精的辦法,就是先去除其萌芽、發育和成長的土壤,騰籠換鳥,同時殖入“正能量“(正能量典故本身也有定義和邏輯爭議)土壤,即公開的公共辯論平臺和自由發聲空間。“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讓民間自發型的槓精與反槓精同臺競技,相互制約,坐收陰陽正反平衡的社會效果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