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世界知名建築與人類學研究方面專家阿摩斯·拉普卜特認為:“人類住宅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對領域的界定。”

世界各民族都有因循各自文化觀營造的住宅樣式,對於中國人來說,“庭院”則是數千年來中國建築的主要表現形式,蘊藏著中華民族崇尚自然的人文觀念和美學理想。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壹.

在《四面圍合:中國建築院落》一書中,關於“庭院”曾有過如此描述:

它是由房屋、山水、花木等造園因素,

通過藝術組合而成的建築綜合體,

居其中的人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中,

享受著“明月時至清風來,

形無所牽,止無所泥”的生活樂趣。

中國人的認知裡,庭院不再拘泥於一個“物理空間”的定義,它有生命,是中國人最理想的建築空間,上至宇宙觀,下至古代先哲提出的“天人合一”哲學觀、文學、藝術,以及生活瑣碎,都被鑲嵌進這一方天地之中。

而庭院這一生活形態,可以說是中國人數千年來最難以割捨的情懷所在。

《周易》第六十卦的爻辭裡有一句:不出戶庭,無咎。

暫且拋開這句話傳遞的意思不談,其中的“戶庭”至少說明西周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啟了庭院生活模式。

往後的歷史長河中,受到文人學士、紳官貴胄、富商巨賈、普通百姓等不同人群不斷浸染的庭院建築,也逐漸衍生出不同風格,從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庫門、江南園林,到川西林盤;從層層遞進威嚴莊重的大宅門,到緊湊和氣的小院落,無一不是中國人寄存心靈,抒寫快意人生的詩意家園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中國傳統院落墨線圖)

而這些代表著不同時代、地域、思想和風貌的庭院建築與生活,還孕育出了一場橫跨整個中國歷史的文化饕餮,湧現出無數流芳千古的名言佳句——

庭院蟄居的陶淵明優哉遊哉地寫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的杜甫,一邊在浣花溪裡種竹植樹,一邊奉獻出半生巔峰詩作;

難忘故國往事的李煜則在“秋風庭院蘚侵階”的落寞裡“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夜半微醺的蘇軾,在月光映照的長廊裡寫出“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柳絲搭在玉闌干,簾外瀟瀟微雨、做輕寒。”

……

與庭院建築相親相融的中國人,無論閒雅富貴,還是販夫走卒,都對其植入了太多感情,快樂、悲傷、失落、哀痛、孤獨、審美情趣,乃至人生抱負……皆藏進庭院成一統,任春去秋來。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成都院落文化代表之一寬窄巷子/圖據網絡)

貳.

時光流轉,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庭院情結早已根植於中國人的血脈骨髓之中,但進入現代社會後,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過去飛簷瓦當、天井小院的庭院建築形式逐漸式微。

以成都為例。從秦少城,到唐摩訶池,再到清滿城,成都院落文化興盛千載。

不過,隨著當下城市建設大規模破土興工,這裡昔日的院落繁華逐漸被鋼筋水泥澆灌的現代建築覆蓋。

而如今成都地產圈活躍著的“庭院”項目,實地感受後會發現,它們中的大部分要麼得其形失其神,要麼“形神”皆失,再不然便是一味追求復古,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

那什麼樣的庭院產品才能正中現代人的院落情懷呢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麓江府大尺度觀景面)

筆者認為古代語境下庭院建築“花木成畦,流水人家”的概述和林語堂筆下的“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閱。”便是對庭院“形制”的最好詮釋。

而馮唐在文章《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裡描述的“要有個大點兒的院子。有樹,最好是果樹或者開花的樹,或者又開花又結果的。自家的果子長得再難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時打理再煩,每年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上簡單的下酒菜,開瓶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裡、在暮色裡、在月光裡動,也值了。”則是對現代庭院生活精髓的一次精闢註解。

叄.

滿足上述條件的庭院產品,幾乎是對庭院生活理想居所的終極想象了。

成都有嗎?

當然。

早上起來,施施然從二樓的主臥,踱下客廳,幾步就走到了自家精心打造的小院裡,院壁旁修竹輕曳,和風送來些新鮮的青草味兒,拭去坐椅上的點點微露,端一杯新泡清茶,晨曦中錦江從眼前緩緩流過,在一陣賞心悅目後,開始新的一天……這裡,正是和泓·麓江府的空中院落。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天府新區僅有3棟的空中府院麓江府“院子”效果圖)

坐落於天府新區核心區域,錦江生態帶灣流段旁,麓湖生態區西側的和泓·麓江府可謂成都新中式庭院項目流中的代表。

不妨試想一下,全長約20公里的都市濱水宜居走廊錦江生態帶中最為精華的灣流段,從你家窗前緩緩流過;約2100畝的人文藝術湖區——麓湖生態區,咫尺俯攬,推窗可賞鷺騰魚躍、繁華似錦,是一種怎樣的居住體驗。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可比肩紐約中央公園的3000畝天府中央公園、4500畝鹿溪河公園、865畝新川公園及5228畝興隆湖環伺周圍

,又為麓江府構築了一處令世人嚮往的出則繁華,入則寧靜的都市生活秘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作為和泓·府系高端產品,麓江府團隊通過對中國傳統庭院的溯源,遵循“府、院、景、堂、廳” 的國家宅院體系,結合成都人悠閒自在的現代生活方式,創新研發了富有中國傳統生活韻味的純粹生活空間——將“庭院”這種功能形態搬到了空中。

其中,“庭院”層高達到6.4米,搭配上約68平米的空中花園,全城少見; “空中院落”開敞空間的圍合設計,又極大程度維護了這一產品的私密性。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麓江府樣板間)

為了還原中國傳統庭院大宅的厚重禮序感,麓江府還專門設計了三進院落——

一進廳,還原厚重禮序;二進庭,承啟氣度;三進院,藏境深處,世家莊嚴氣度立顯。

實際上,從麓江府的匠心設計中,我們不難發現,好的空間,往往能達到一種“共享”的狀態,而這種共享不僅僅是做加法,還是做乘法,而這種“空間共享”甚至能衍生出一些全新的生活方式。

麓江府的庭院設計,就通過對不同生活場景的描摹和不同生活模式的還原考慮——如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好友聚會、生意洽談等,將“庭院”放在了生活場景的中心,使其成為了家庭交流的樞紐空間,直接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聯繫。

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倫理意義上的羈絆隨之加深,生活自然就變得鮮活有味起來。

據瞭解,目前,“院納東方大觀”將中國傳統庭院空間優勢和現代生活感知完美協調的麓江府房源已所剩不多,這就意味著項目為世人獻上的這場精神還鄉洗禮僅有少數人能享受到,而你會是幸運的那個嗎?


1600萬成都人的“院”望,該如何實現?


麓江府名片鏈接——

地址:天府新區正興鎮大安路1458號

主推戶型:建面約160-190㎡躍層

房源情況:房源所剩不多,尾盤在售,後期無加推

交房時間:預計2020年12月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