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區高標準:首提「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未來幾年,海南將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而發力,《海南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40條》目前正在徵求意見,預計很快就會發布。

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公佈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到2020年,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資貿易便利、法治環境規範、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生態環境質量一流、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貿試驗區,為逐步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打好堅實基礎。

相比其他11個自貿區的方案而言,海南的版本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內容最為全面,不僅佔據了大量篇幅,在具體要求上也規定得更為細緻,涵蓋了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行政管理職能與流程優化、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體系以及提高外國人才工作便利度六個方面。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豔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貿區的建設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過去5年,11個自貿區在探索政府職能轉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做了不少事,有很多亮點,要看到的是,在當前全球化面臨新的局面,中國參與其中會有新的考量,我們需要探索在經濟管理、運行體制方面如何與國際接軌,如何打造國際通行的模式,同時提升經濟的現代化,這也是很多國家關心的問題,至少在未來的3~5年是重中之重。”毛豔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是首次提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方案》明確要求,借鑑國際經驗,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而上述提出的十個指標正是世界銀行對各國評價營商環境的十大指標。毛豔華表示,對標世行,說明中國深化改革的目標是跟國際接軌的,而且也是一種表態——我們贊同這種國際組織普遍認同的標準,儘管目前存在一些短板,我們也將在推動全球化的理念下進行全面的改革。

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在16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一個好的投資環境實際包含兩類: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一方面要花大力氣研究和對標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具體內容,將哪些是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必須要具備的核心內容梳理出來,在此基礎上研究創新優化環境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把這些要求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確保市場在經濟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

“我們將奉行寬進嚴管的理念,不干預企業正常生產活動,主動和高效擔負企業監管的職責。”沈丹陽說。他還透露,海南省政府已經起草了《海南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40條》,正在徵求意見,很快就會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