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今天寫福建美食,我是絕對不會向大家推薦沙縣小吃的,雖然覺得炸餛飩蠻好吃,也還是下定決心說一些當地特色的食物,你們準備好了嗎?

薑母鴨

薑母鴨起源於福建泉州,原先是一道宮廷御膳,秋冬天進補效果尤為明顯,“滋而不膩,溫而不燥”。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番鴨肉切塊,佐以大量的姜、米酒還有各種香料燉煮而成,姜味適中,酥爛誘人。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福鼎肉片

福鼎肉片也可以叫做福鼎肉丸或著福鼎肉圓,據說當初是由一位叫做吳旺三的樸實人發明出來的。他和當地有錢有勢的一家公子同時看上了村裡年輕貌美的姑娘,同一天提親時,吳旺三意料之中拿出的聘禮遠遠少於那家公子。姑娘為了解決兩家的尷尬,遂用一斤豬肉為題,邀兩家各出一道供七八人享用的菜品。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有錢公子將肉剁碎煮了粥,剛好夠吃。吳旺三也把肉剁碎,只不過不是煮粥了,而是添加了相同量的澱粉,攪和均勻,用手團成小塊放在開水中煮熟,加上醋、辣椒等調味,美味極了。而分量則是綽綽有餘,姑娘最後便選擇了這位沒錢沒勢但做得一手好飯的吳旺三。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佛跳牆

佛跳牆想必不用我說太多,但凡是一個合格的吃貨都知道它的名聲。這道菜是由道光年間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採用海參、鮑魚、魚翅、乾貝、排骨、主體、雞、鴨等眾多食材燉煮十幾個小時得來。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圖片來源自全景網


這道菜原名福壽全,後來由於一位詩人在此菜啟封時,聞到飄香十里令人沉醉的香味,做出“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有感而發。而在福州當地,“福壽全”與“佛跳牆”近音,人們便把這道菜稱為了佛跳牆。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圖片來源自全景網

土筍凍

土筍凍可能要被我形容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食物了,大概這輩子我都不會碰的就是用各種蟲子做的美食吧。《閩小記》中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於海濱,形類蚯蚓,終不識作何狀。”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圖片來源自全景網


它的原料是一種星蟲動物門的沙蟲,因為蟲體含膠質,能溶於水,冷卻後便會凝結成塊狀,搭配醬油、醋、蒜泥等調料,清爽脆嫩。朋友十分喜歡吃這土筍凍,每到當地,必吃到過癮才算。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面線糊

面線糊是閩南地區很受歡迎的一道早餐。它的產生也伴隨著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清朝乾隆下江南,走到一個名叫羅甲村的村莊。村莊當年糧食短缺,連自己都不夠餬口,更不知該用什麼招待皇帝。正巧一位秀才的妻子,用剩下的豬骨和魚刺熬成濃湯,放入面線碎和木薯粉,呈給了乾隆皇帝。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圖片來源自花瓣網

皇帝吃完,連聲稱讚,詢問此道菜如何製成,這位妻子巧舌如簧,答道是為上等面線和特製木薯粉而成。直到現在,面線糊都被當地人當作一種早餐在不斷延續下去。

沙茶麵

沙茶起源於馬來西亞,也有人說是印尼,此道沙茶麵最重要的一味就是沙茶醬的製作。用蝦乾、魚乾、蔥頭、蒜頭和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油炸出香味後再研磨,從而製成沙茶醬。這碗沙茶醬,就是沙茶麵的湯頭,配以鹼水油麵、豬心、豬肝、鴨血、大腸等輔料,味道爽口,油而不膩。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圖片來源自花瓣網

面煎粿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漳州小吃,用麵粉、白糖、蘇打粉、水酵母等加水混合在一起,上火煎制而成,以花生仁、熟芝麻、橘皮丁為餡,表皮酥脆,內裡柔軟香甜,吃著很是過癮。升級版的面煎粿,會在粉糊里加入雞蛋液或著鴨蛋液,蛋味十足,誘人食慾。

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福建美食,幾乎每一道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依託。而福建作為華僑的主要祖籍之一,這裡的美食不僅秉持著國內的特色,也融入了其他國家的美味元素,相互的融合,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如果大家感興趣,建議到福建這裡來吃上一回。

每次都是我們在推薦美食,大家有自己想推薦的美食麼?可以發送文字、圖片、視頻至評論、後臺或郵箱[email protected]請留下你的筆名+聯繫方式,如果是比較成熟的內容,小編會集結編輯發佈後,聯繫您贈送小禮品,也許還會免單讓你吃吃吃!

PS:鸚鵡廚房首本同名美食書現正在噹噹網熱賣,截止到21日限時五折優惠,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抓緊下單吧~由於近期環境原因,印廠工期受影響,發貨可能會延遲,大家要耐心等待哦,相信我,遲來的總會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