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首《醉落魄》,何以道盡千古人生滋味,辛酸無奈與歸隱情懷

人不能沒有朋友,不能忘記故鄉。蘇軾就有很多的朋友,從沒有忘記過自己的故鄉。今天我們看一首《醉落魄》,看蘇軾對故鄉對朋友的一腔深情。

蘇軾一首《醉落魄》,何以道盡千古人生滋味,辛酸無奈與歸隱情懷

蘇軾像

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

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這是寫在什麼時候呢?1071年,蘇軾到杭州做通判。在離開京城時,朋友兼同鄉楊元素曾為其送行。三年之後1074年七月,楊元素也到了杭州,做太守,成了蘇軾的上司。同年十月,蘇軾轉任密州去做太守,而楊元素則被召回朝廷。都要走了,兩人同行一直到京口才分手,就在分手之時,蘇軾作此詞相送。

蘇軾一首《醉落魄》,何以道盡千古人生滋味,辛酸無奈與歸隱情懷

攝於鎮江京口 北固山

上次的分別還如昨天一般清晰,感嘆人生如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雖然偶爾會相聚,但終究還是要離散各地。為何我一直這麼多病多愁,又一錯再錯。

這杯離別的酒你就不要再推卻了,你我都是在外奔波輾轉之人,多少次為別離而傷心。雖我辜負了歸隱故鄉的約定,可我還總是西望峨眉,期盼著回家的日子早日到來。

上片感慨人生,流露幾多無奈

人生如浮萍,為生活奔波輾轉,一句“人生到處萍飄泊”寫出了千古人生滋味,我們又何嘗不是呢?為了生活,東奔西跑,勞碌輾轉,何嘗有停歇的時候。我們有親人有朋友,情義殷殷,卻又聚少離多,相見時難別亦難,現在我們又在分手的路口,想到了我們相處的美好時光,想到三年前,我們曾在京城,你任御史中丞,你送我杭州赴任,一如今天的臨別依依、難捨難分。世人都知離別苦,因為一別之後的孤單,所以說“偶然相聚還離索”。相聚總少於漫長的離別,柳永說,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但縱有千種風情更有何人說。那種離別後的孤苦可想而知。

蘇軾一首《醉落魄》,何以道盡千古人生滋味,辛酸無奈與歸隱情懷

在眉山蘇軾詩人雕塑

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與其說病,不如說這是一種不得志的情緒,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外放多年,看到百姓的苦難,他又頗多同情,而自己能為他們多少呢,難道自己錯了嗎?這是一種牢騷的情緒,也是一種無奈,還有一種不滿。由於與楊素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蘇軾放言無忌。人生有這麼多的不如意。

蘇軾一首《醉落魄》,何以道盡千古人生滋味,辛酸無奈與歸隱情懷

蘇軾

下片勸慰友人,又添幾多深情。

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承前的無奈,又寫出了與友人的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他們都與王安石相左,是同鄉,又都外放為官,所以說都是天涯淪落人。

故鄉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蘇軾有一種歸鄉情結,蘇轍曾說兄弟二人“相約早退,為閒居之樂”,每到不得志之時,這種對家鄉的思念對歸故園的嚮往總會自然流露。他說過,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吾廬想見無限好,客子倦遊胡不歸”而在這裡,正再次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情。這或許有功成名就歸故里的情結,或許是兄弟二人情深的約定,或許有對故鄉的眷戀,或許有道家歸隱的思想,但不管是什麼,他總忘不了自己的故鄉,一往深情。

蘇軾一首《醉落魄》,何以道盡千古人生滋味,辛酸無奈與歸隱情懷

河南郟縣三蘇園三蘇塑像

這是一首贈別詞,除了與朋友依依惜別之外,更多了一種辛酸與無奈,與一種回鄉歸隱的情懷。或者我們隱約看到他在道與儒家之間的徘徊。

好了,關於蘇軾《醉落魄》的故事我們就說到這裡吧,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發現歷史,謝謝大家,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