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開發的暗戰,阿里巴巴爲何死磕騰訊的微信小程序?

為支付寶小程序開放多個入口後,阿里在小程序戰場再投重兵。1月25日,業界風傳手機淘寶將在3月推出小程序,如果消息屬實,這意味著阿里將投入兩大核心資源應對小程序競爭。

業界普遍認為,面對微信小程序“58萬個小程序”、“1.7億日活躍用戶”的週歲成績單,阿里在小程序層面的雙槍戰略旨在彌補後發差距,也有觀點指出,阿里對小程序的熱情並非單純狙擊騰訊,鋪路新零售的意味深遠。

小程序開發的暗戰,阿里巴巴為何死磕騰訊的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開發

騰訊搶勢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微信小程序一歲了。在一年中:

小程序發佈能力32次,共計100餘項,平均一週半就發佈一次能力;

小程序日使用用戶數達到1.7億,總數超過58萬

小程序不僅在一二線城市被接受,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覆蓋數也達到了50%

小程序後臺開發工具的使用人數(企業 個人)已經超過100萬,除了一些特殊行業外,大部分小程序是兩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上架;

小程序第三方平臺數已經超過2300家

上線不滿一個月的小遊戲“跳一跳”用戶次日留存率達到65%,7日留存率達52%,而2017年移動遊戲平均用戶7日留存率為4%

不過,作為輕應用,微信小程序並不是首發產品,輕應用也不是新鮮噱頭。早在微信之前,Facebook、百度和UC都曾推出過自己的輕應用產品,但是自微信發佈小程序後,高黏性、大流量的優勢讓“輕應用”重回18歲,吸引小米、阿里陸續跟進,讓微信小程序成為所有輕應用參戰者的“公敵”。

事實上,微信小程序這一年並非順風順水。剛推出時百度指數飆至9.8萬,隨後熱度卻一路跌下至1.4萬左右,部分企業甚至放棄微信小程序開發,“失敗”、“雞肋”等與微信小程序一度成為固定搭配。

數據顯示, 從2017年6月起,微信小程序用戶數開始爆發性增長,自2017年4月,騰訊持續為微信小程序釋放資源。僅2017年4月,騰訊對小程序開放諸多能力,如用戶可按二維碼進入小程序、第三方平臺支持小程序、新增數據分析接口、對所有公眾號開放關聯小程序能力、降低小程序註冊門檻。2017年5月至今,騰訊陸續在群能力與轉發能力、公眾號跳轉至小程序、自定義關鍵詞搜索、在群聊天界面設置小程序入口等,為小程序逐步賦能。

無論喜悲,騰訊似乎並不看重,對小程序的能力擴張更是保持克制。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多次強調小程序不會取代傳統App,也不會有中心化的導流入口,試圖遮掩小程序的殺氣。

小程序開發的暗戰,阿里巴巴為何死磕騰訊的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開發

阿里組團

在低調的小程序廝殺中,阿里算是最積極的一家,也是最有生態模型的一家。2017年9月,支付寶推出小程序,2018年1月初,支付寶小程序迎來上線後的首次規模性開放,支付寶宣佈開放“附近的小程序”、“小程序間跳轉”、“消息中心”、“行業頻道”等多個入口,並上線數據助手、截屏提示、自定義用戶行為分析等開發者能力。

在開放入口的同時,支付寶還提供了數據助手、截屏提示等多種用戶分析的能力。同時,支付寶開放了“第三方小程序”能力,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可以入駐螞蟻開放平臺“第三方平臺”,從而幫助商家、機構代開發、代運營等。從開放的具體能力來看,支付寶小程序與微信小程序當初的開放順序基本一致。

“在這一點上,支付寶做得很聰明,相比騰訊,阿里並不擅長做產品,與其花成本去試錯,不如跟著微信的節奏走。”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側重上看,支付寶則更傾向於連接會員、信用體系,這與阿里的基因有關。”

不過,阿里似乎並不滿足。在支付寶小程序宣佈開放後不久,有消息稱手機淘寶正在醞釀小程序。知情人士向媒體表示,手機淘寶App將會在今年3月推出小程序模塊,並且“該計劃淘寶正在低調籌備中,知情人相當有限,預計春節之後可見端倪”。

該知情人士還稱手機淘寶加入小程序主要是為了打通會員體系,因為直播、微淘、淘寶頭條等功能的不斷加入,手機淘寶的使用場景也越來越碎片化,所以手機淘寶現在也需要一個即用即走的場景,而即用即走就是小程序的最大特點。對於以上傳言,阿里巴巴集團公關部表示尚不知情。

小程序開發的暗戰,阿里巴巴為何死磕騰訊的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開發

電商暗戰

阿里緣何對小程序如此慷慨?業界普遍認為是小程序為電商甚至新零售帶來的新土壤。在電商層面,天貓和淘寶是阿里巴巴兩大核心拳頭產品,而小程序是具備成為第三個拳頭產品的新生物,小程序則可以挖掘與爭奪線下場景,同時又形成支付環境,這是阿里死磕小程序的主要原因。

對於騰訊而言,小程序同樣是電商的新機會。根據阿拉丁指數平臺零售榜單,去中心化的零售類小程序在生態中佔據重要的位置,在阿拉丁發佈的2017年12月微信小程序榜單中,在TOP10小程序中,有5個為泛電商類應用。

同時在微信發佈的《2017微信數據報告》中,電商小程序是月訪問人數最多的5個行業大類之一。據微信開放平臺基礎部副總裁胡仁杰透露,95%的平臺電商已經接入小程序,其中包括京東、拼多多、蘑菇街等社交電商。

種種跡象表明,張小龍那句“小程序不是專門為電商準備的”似乎更像是對小程序電商能力的肯定。

2017年11月,鮮少提及電商、零售戰略的騰訊,還首度提及“智慧零售解決方案”,“騰訊並不是要大舉進軍電商。商家完全不必擔心客戶分流的問題,我們希望的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把平臺能力開放給廣大品牌商、零售商以及商業地產等合作伙伴。”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的解讀被認為是騰訊覆盤電商的信號。

劉大鵬認為,“對於騰訊,小程序更具進攻性,除了更好地服務用戶、綁定商家之外,也是對移動電商的全新嘗試。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防禦性的戰略意義更大,小程序能夠讓商家輕鬆開通電商服務,本質上其實與初期淘寶的發展模式類似”。

他進一步說,“小程序是對新零售的落地,可以說是新零售的一塊重要試驗田。所謂的新零售就是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對零售的所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產品銷售也不再是簡單的銷售,而是服務和體驗。這恰恰與小程序最核心的收集用戶數據、為用戶提供產品服務功能相吻合”。

本文出自今日頭條作者app開發公司軟捷科技(ID:rjgroup006),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