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樓市進入求生階段 部分房企調價「回血」

撰文:《昆明樓市》三一

沒有金九銀十的乾糧支持,這個冬天可能會有點冷。

原本寄望於地王熱度來提振市場信心,但終止交易的昆明地王,讓市場更為冷靜。在求生欲的支配下,部分房企只能靠調價來暖身了。

據不完全統計,昆明已有10餘個樓盤進行調價了,覆蓋昆明東西南北片區,從首次定價就很謹慎的新盤再到自行擠掉水分的老盤新推,都在做減法。

巫家壩的P率先開了頭,最低1.57萬/平的定價撕開市場口子,接著就南市區佳兆業收購的華信名旺角,在開盤前一夜,臨時調價1000元/平助推一把,北市區被收購的書香水岸1.1萬/平首開,與高調宣揚迴歸“世博園片區去年的價格”遙呼相應,斗南的花田項目最近也在蓄意從之前最低1.3萬/平最高1.8萬/平調整到1.1萬/平起,還有某樓盤特價11888元/平含精裝送車位的……

如果不是意識到業績目標與現實市場有些脫離的情況下,他們都不會輕易調整策略的,這可能會是個事實,求生欲的本能在驅使思變。

上週末呈貢某苑項目開盤,毛坯房在9400元/平左右,精裝房含車位11000元/平上下,這個價格在呈貢其實算溫和的了,當然賣得好,主要是推的少,推售的房源僅一百來套,扣除內部預定,幾乎是暖暖身,加上開盤前明確了學校配套,也算是助攻一把。

雖然,文鋒老師在前面的文章說了,“他們並非降價,而是這種調整式的價格策略更多的是自行擠掉水分,讓價格更為務實。”

一方面能夠感受到的市場情況是投資客的減少,另一方面最近幾個月昆明的新增預售面積開水放閘,以昆明房產信息網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10月份,昆明累計共新增預售面積980萬多平米,從5月份開始,昆明連續5個月平均每月的供應量基本保持120萬平米。如此一來,勢必也加長銷售去化的週期。

這兩天在昆明南市區一售樓部發現,今非昔比,這可是上了央視報道的樓盤,外地人佔比超過50%的熱盤,但通過內部瞭解,他們最近推售的房源,認籌情況都很難做到1:2,節前也是硬著頭皮搶開。價格方面,定價也比預期低,二期的精裝價格幾乎是貼近一期毛坯房價格。

而更為明顯的是,區域內的競品樓盤,已經開始從其他區域引客了,持任一樓盤的DM單即可在售樓部領取食用油,這已經是在到處“擼”人了。

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已經衝了一波,市場不好呢?先自行解決“擼”人和上客問題,巫家壩P樓盤,在首次開盤後也在啟動三級市場、渠道整合了,在這之前,可是高高在上。

從購房者的角度,價格始終是敏感因素,在變化之間找到噪點,追漲殺跌的心態,很難接受價格變化帶來的沉重事實。


昆明樓市進入求生階段 部分房企調價“回血”


雖然上圖的做法不一定真實,但也能表明調價是一種策略,在求生欲面前,開發商也可以有一定的作為。

最近的各路學者專家、明星、演唱會紛紛到昆明“撈錢”,看似繁華,滿足了大眾對精神層面的滿足,聚集人氣做到了,但似乎對營銷的觸動也不太明顯,權屬自娛自樂。

越多越頻繁,也就越淡忘越空虛。遠不足來點實際的,比如學校配套,這算得上是市場冷卻的救贖。

上週末的開盤熱銷的幾個樓盤中,都有一個同性就是,在開盤前明確學校配套的落位。雖然不知道交房後會不會如期兌現,畢竟昆明因為學校配套問題維權的比比皆是。但利用“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錯位優勢也算是明智之舉。

目前的市場,是典型的政策市場。任何影響樓市的都可以通過政策來調控,人口淨流出,通過優厚的人才引進政策,通過降低落戶門檻就可以實現,土地也可以通過政策改變供應或者限價來調節。

在不可能放鬆的市場調控下,開發商活下去的邏輯,是圍繞房地產做更多的延伸,多元化的發展,無論是從地產開發到長租公寓,還是圍繞物業服務到商業運營,還是涉足教育領域亦或是養老養生,都有更好的抵禦單一市場所帶來的影響的能力。

撇開品牌房企的多元化模式,放在昆明,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支撐消費的人口,可持續的產業,人均的消費力,沒有好的產品作為載體,沒有更好的配套和服務,沒有合適的價格,均難以維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