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大字典TW011-挑鹽古道: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

古道大字典TW011-挑鹽古道: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

編號

TW011

挑鹽古道

挑鹽古道位於苗栗縣的通霄鎮與銅鑼鄉的交界地帶,是清道光年間修築的官道,串連銅鑼和通霄兩地,為當時最便利的交通捷徑,開闢年代至今已經超過150年,挑鹽古道為昔日挑夫將通 霄漁港的鹽運送至內山所經之路。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TW011-挑鹽古道: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

人文歷史


古道大字典TW011-挑鹽古道: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


銅鑼與九華山之間,因道路開闢,現存挑鹽古道僅剩約1公里長,古道穿叉產道而上,沿線不但風景優美,古道上的植生屬低海拔闊葉混合林,以相思樹、油桐、榕樹為主,筆筒樹及蕨類也狠豐富,每年四至五月間桐花盛開,白色桐花鋪滿步道,美不勝收,是相當有名的賞桐步道。產道置高點為丘陵臺地,臺地上遍佈茶園,茶園上方可見到一大片油亮碧綠的鮮美牧草,就不見牛羊來吃草。

萬年橋


古道大字典TW011-挑鹽古道: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


萬年橋位於所城萬年村東側處,據縣誌及其它史料記載:萬年橋是一座一孔石橋。全長23.3米、寬7.33米、高9.33米、圓弧半徑8米。橋基建在舜水河兩岸30餘米高的懸崖上,河西橋基在懸崖巨石上鑿槽而成,河東橋基因正對水流衝擊方向,因此除鑿槽下基外,還加砌了一堵長6米、高2米、厚0.8米的護基石埠。萬年橋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它雄偉壯觀,堅固耐久。故經數百年山洪衝擊,石橋仍然固若金湯,絲毫無損。

明朝隆慶年間,羊車嶺峽谷是衡、寶、永諸州南下廣州經商挑鹽的必經之道,每天過往客商、挑夫絡繹不絕。在生產力低下,交通條件十分有限的情況下,人們肩扛手提,用雙足“丈量”著這條跨省的道路,幾百年間,這條路上浸透了挑夫們的血汗,有不少人因為辛勞過度,倒在路上。而最令人犯難的是過舜水河,舜水河上最初只有簡易木橋,木橋屢屢被山洪沖毀。於是,修一座永久的石橋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一個願望。

清乾隆53年,(公元1788年)縣吏梁群長等人發起募捐,僱匠鑿石,用工萬餘,耗銀千兩,於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建起了這座石拱橋。

位於所城鎮的黃泥鋪村南端有座雞腳廟,建於唐朝。因廟中菩薩靈驗,連皇上也來雞腳廟祭拜菩薩。三年一大祭。還沒到所城,就要下轎走路上雞腳廟朝拜。就在橋剛剛竣工時,乾隆皇帝來雞腳廟祭拜菩薩,聽說這裡的人在修建石橋,就想繞道進去看一看。大夥見皇帝來了,連忙跪拜。78歲的乾隆見石橋造得如此巧奪天工不由龍顏大悅,要同來的人即興作詩。

“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架橋修路功德高,一輩辛苦萬年好。”一個轎伕不等其它人來作詩,便隨即答道。

“好!好個“一輩辛苦萬年好”這橋建得如此堅固,一塊石緊鑲一塊石,這橋就叫‘萬年橋’吧。”

道光6年,(1826年)當地人彭與齡父子及陳太虛等人在橋面加砌石欄,並立碑於橋西,為紀念78歲的乾隆來過此地,便鐫文“萬壽無疆”。

由於萬年橋是露天橋,行人爬山越嶺至此無處休息。幾乎在同一時期,當地人修建了一座“積壽亭”。亭內置石茶缸一個,可盛茶七擔,供過往行人無償飲用。並把乾隆來此地時,轎伕作的詩刻在亭子的石柱上: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

當年乾隆一聽轎伕的四句,就拍掌叫好,當即取名為“萬年橋。”皇帝一言九鼎,金口玉言。萬年橋一名也就這樣傳了下來。

特色

酸柑茶

古道大字典TW011-挑鹽古道: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

酸柑茶清涼解渴,酸中帶甜,有治療扁桃腺發炎、咳嗽、降火氣等療效,是大湖、頭屋一帶著名的特產,位居明德水庫北岸公路起點的明德村,即是酸柑茶的主要產地之一。酸柑茶於飲用時,須先將果皮及茶葉切碎,加冰糖稍加攪拌,衝上熱水即可;惟此茶性涼,飲用時勿過量。

肚臍餅


古道大字典TW011-挑鹽古道: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


“肚臍餅”是利用綠豆和地瓜等食材,烘焙出狀似奶頭或月亮的形狀,因此又有“綠豆凸”、“月光餅”或“奶頭餅”的稱號,是苗栗地道的客家米食。口感香Q甜而不膩,皮薄細軟餡多酥鬆,不摻油又少糖是養生的好選擇。

特產製作:在苗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綠豆凸,內餡是用去殼的綠豆煮爛後,加入純白糖,製成金黃色的綠豆餡泥,裹上加入鮮奶油的外皮後放入烤箱烘烤,出爐後的綠豆凸,香軟酥鬆、甜而不膩,黃老闆更因應現代潮流,將點心精製製成一口就可吃下肚的Q版小點心,獲得苗栗縣文化局的肯定,成為苗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