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編號

TW005

富士古道

富士古道位於臺北縣萬里鄉,沿著大尖山東南稜而行,又名大尖古道。大尖山為圓錐狀的火山遺蹟,酷似日本富士山,有小富士山之稱,是富士古道的由來。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人文歷史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富士古道,一個很日本味的名字,富士古道位於臺北縣萬里鄉, 因沿著大尖山東南稜而行,又名大尖古道。大尖山為圓錐狀的火山遺蹟,酷似日本富士山,所以有小富士山之稱,是富士古道名字的由來。

富士坪大草原(第一草原)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富士古道終點的大尖山大草原,被稱為富士坪。大草原水草豐美,適合放牧,日據時代以來,當地農民便是走這條古道前往富士坪牧牛。因此富士古道可以說是一條牛路。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富士古道的登山口位於北28鄉道約9.8公里的大坪國小溪底分校旁。幾年前它還是一條冷門路線,如今北28鄉道沿途都有富士古道的標誌。還沒到達溪底分校,在公路9公里處,有富士古道登山口的標誌及石碑。

位於登山口的這一塊小石碑,立於民國甲辰年(民國53年),記載這條石階路是由一位八十八歲的居民許國安獨自出資重修的。石階寬約一公尺,筆直陡上,中途又遇一座紀念石碑,立於民國乙巳年(民國54年),寫著私貲鋪設道路,內容相同。 約七、八分鐘,便抵達上方處的福德宮,該處又有一石碑,為鄉長所立,以表揚許國安老先生修路的功績。

福德宮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原來這條石階路稱為福德坑路。福德坑是當地的地名。這座廟稱為富士坪福德宮。廟已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重修,不知其創建起自何時。雖是新廟,但廟身以石塊砌成,渾厚質樸,頗有當地特色。

小溪底分校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從福德宮往前走,變為寬闊的碎土石路,約走五分鐘路,就來到了溪底分校。溪底分校已無學生,改為大坪國小自然體驗中心,教室變為男女生營舍。路過學校,直行,遇叉路,取右行,正式開始富士古道的路程。

土地公廟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古道一開始就是爬升段,爬向大尖山的東南稜。自溪底分校起算,約四十分鐘,抵達石棚土地公。石棚土地公是簡易、原始的土地公廟,廟身僅以幾片石板砌成,高不到一公尺,背對著山徑,以往路經此處的登山客,常會誤以為石棚是石椅,直接坐了上去。 現在石棚背面的地上放置了一個小香爐,提醒遊客,以免土地公廟遭遊客誤坐。

大尖山及‘萬里長城’牛堤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附近有橫向的叉路, 左為瑞泉古道,右為富士山腰古道,分別可通往瑞泉及鹿堀坪。路徑開始蜿蜒向上,爬向富士坪草原。右側有溪水聲。這條小溪為富士溪的上游, 溪水稀薄,潺聲綿綿。溪岸處較陰溼,冷清草、樓梯草極茂密,附近也有不少大菁,沿途景緻變為更原始, 林貌漸轉為濃密的闊葉森林。樹林間出現零星的一棵棵挺立的柳杉。不久,越過小溪。溪水變成在左側,左側的溪岸出現綿延的駁坎,似一道矮牆,或許是河岸護堤,或許是牛堤遺蹟。

特色

蚵仔煎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如今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中,頓時迎來一陣噼噼啪啪的美美響聲。

花蓮櫻桃

古道大字典TW005-富士古道: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棺材板為赤崁食堂創始人許一六先生所研發改良的美食,赤崁食堂最初以雞肝和蕃茄醬夾在吐司中,稱為雞肝板。許一六先生在嘗過後,將其改良以厚片 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麵糊、雞肉、馬鈴薯、青豆仁、蝦仁、花枝將挖去的麵包皮蓋上,棺材板即完成。棺材板類似西餐中的沙拉麵包,再加上使用刀叉進食,可知棺材板是由西餐中研發出來的獨特小吃,由於食客戲稱其形狀似棺材,因此老闆以此命名為棺材板,頗具有恐怖氣息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