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中心醫院隔壁儀鳳北街口的——手擀麵

城市化的進程加快、農產品加工的持續走跌,催生了農民工隊伍的一天天壯大。背井離鄉,已經不再是一件悲催的事情,瀟灑離開農村,躋身城市生活,也不再是一種遙遠的想法,脫離土地的農村人在快節奏的城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適應著各自的角色。

有智食智無智食力的論斷被新時代的農村人又一次驗證了。

咸陽市北塬上的農民們,有著靠近故都咸陽的優勢,富裕勞力的人家率先踏入城市,憑藉自己的實力,在咸陽市立足的鄉親們真不少。其中有一位鄉親不僅發揮自己的特長,賺取自己應有的技術報酬,而且還給自己和鄉鄰們的小麥賣出了合理的價位,她就是咸陽市儀鳳北街口“北塬人家”的老闆。

咸陽市中心醫院隔壁儀鳳北街口的——手擀麵

儀鳳北街門朝東第一家就是“北塬人家”


曾經也是打工者,當她看到咸陽人也非常喜歡吃“手擀麵”的時候,就在自己的早點鋪嘗試著做出幾晚“手擀麵”,沒想到被附近“農業銀行”“渭城中學”的食客搶著吞一般吃掉了,滿意的食客就鼓勵她每天做。


咸陽市中心醫院隔壁儀鳳北街口的——手擀麵

——賣完包子,又開始擀麵

北塬人家開張的初衷就是為了給自家的小麥,找一個比較好的銷路。經過農村的磨面機加工的麵粉,做出來的包子被儀鳳北街附近的食客們嚐出農家的親切味道,固定的食客群讓初入城市的農村人有了幹下去的信心,這就有了“手擀麵”在咸陽立錐想法實現的基礎。

黃土深厚的咸陽北塬上,盛產優質的冬小麥,當冬小麥的麵粉和的面被反反覆覆揉得不粘手的時候,北方人有一句俚語——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前半句的意思不做解釋,後半句意思就是要想手擀麵味道好,必須經過多次的揉。麵糰揉到位時,巧手的老闆會讓麵糰“餳”(xing)一會,再用從北塬農村帶來的“擀麵杖”,非常嫻熟的擀起來,原生態的農家自磨麵粉,擀出薄薄的面,再經過摺疊用刀仔細地“蠡(li)”出來。


咸陽市中心醫院隔壁儀鳳北街口的——手擀麵

——細心折疊為“蠡”面做準備



本來,農村人特有的手擀麵技術,被大膽的北塬農村婦女經過嘗試,就這樣順理成章的為快節奏的帝都人,熱捧一般的排隊等候著享用。


咸陽市中心醫院隔壁儀鳳北街口的——手擀麵

一碗筋道、滑爽、香噴噴的手擀麵



身居鬧市的咸陽人,用不著驅車遠赴“農家樂”,就可以滿足了喋一碗純正“手擀麵”的願望,排隊等候的食客們,目睹巧手老闆擀麵的每一步細節,不亞於盡情享受“手擀麵”的滋潤體味。

北塬人家手擀麵的成功經驗,就是給我們離土農民們,指明的一道致富新路!

機器壓的麵條,對比“手擀麵”肯定沒有一丁點的優勢,同樣價位的“手擀麵”肯定招徠食客們的鐘愛。

上年歲的農村朋友們,發揮自己的特產,城市裡照樣有我們得心應手的地方,在農產品價格低糜的當今,建議“頭條號”的讀者中,還沒有離開農村的中年朋友們、或者是年輕人不妨告訴你的親人,勇敢的離開農村,離開僅能解決混飽肚子的土地,跟年輕人一樣的步入城市,抓住現在的政策,靠咱們的實力實現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郝景望 陝西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陝西日報》《陝西農民報》《西安晚報》《咸陽日報》《新聞知識》《農友》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陝西人民廣播電臺”,中宣部編輯出版的全國讀書徵文集《攀登書山的歡歌》《書海暢遊》;“文化陝西SQ”“魅西安”“壯美昭陵”“韓家文苑”等平臺,實名認證——新浪博客,頭條號原創作者,東方頭條,強國博客,搜狐博客,網易博客等新媒體。


https://mp.weixin.qq.com/s/eK64BXr3FqRv3xWyiXVmXg文化陝西SQ平臺10.16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