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齊國故城排水道口2000多年前所建 既能排水又能禦敵


每年的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去年4月15日,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主辦了“國際古蹟遺址日”參觀活動。讓參觀者由衷讚歎,特別是1979年發掘的排水道口,東西長42米,南北寬7米,深3米,用開然巨石砌壘而成,距今兩千餘載。二千多年前的齊國故城,看到排水道口,原來古人早就有防洪意識。

這是位於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一側的後李遺址發掘現場,文物工人員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

齊國故城排水道口,最讓遊客感興趣。這些用石頭壘起的排水系統。齊故城排水系統的佈局,是經過周密設計和科學安排的。大、小城南北牆外,都有護城壕,與淄河水系相連,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排水網。此處排水道口,水口分上下三層,每層五個方形水孔,孔內石塊交錯排列,水經孔內間隙上下跌蕩而出,人卻不能通過。如此既能排水,又能禦敵的科學建築,為世界同時代古城排水系統建築上罕見。


臨淄東周墓殉馬坑館外,遊客正在參觀。

遊客在臨淄區的齊國故城城牆斷面遺址參觀。

“國際古蹟遺址日”,遊客在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參觀。

遊客在足球博物館參觀蹴鞠的演變形態。

這是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內的漢白玉雕刻的中國車輛的演變過程。

據瞭解,後李遺址1964年被發現,是山東地區迄今為止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和人類遺存,堪稱海岱地區史前文化的源頭。如果有興趣,就來看看吧,你一定會有收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