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爲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獵場》一播,豆瓣評分掉到了5.7。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期望有多高,失望有多大。導演姜偉拍過《潛伏》這樣的神劇,我採訪過他兩次,人非常謙和低調,更難得的是自省,所以看了幾集《獵場》,我也在想:難道情感部分是小女孩寫的嗎?男女主角一直以《挪威的森林》中人物自況,對話部分說文藝不文藝,說生活不生活。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四集過去了,從臺詞很難看出主人公的個性、文化背景,至今出場人物還都是一個個模糊的光團,再想想《潛伏》裡的餘則成、翠萍、李涯、站長。。。。哪個不是一出來,人物就立住了?唉!

或許是壓了兩年的鍋,時裝劇壓兩年,時代氣息、穿著打扮、流行詞彙。。。。一切都變了,連手機都變了,所以人物透著怪怪的土味。

但前幾集就是從十年前開始講起的,那時候人們還用諾基亞,好象也不能全賴時光變遷。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到底問題出在哪了呢?

人設面目模糊。劇情交代胡歌大學期間販賣蟲草被舉報,血本無歸,女朋友稀裡糊塗和他分手了,分手原因他女朋友都說不知道為什麼。。。

第一集是他開個不死不活中介所,員工是《偽裝者》裡惟一沒有紅的扮演程錦雲的演員: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胡歌靠到處做雞血演講貼補房租,前女友跟了祖峰扮演的師哥,這位師哥得了骨癌。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前女友扮演者叫菅紉姿,作為女主角就是四個字:平平無奇。整個人的狀態無精打采,喪喪的,就算聽到祖峰癌症擴散大哭也感受不到她的傷心,很奇怪,有的演員可能就是沒辦法讓觀眾入戲。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她看到胡歌這個前男友,想吃回頭草,倆人就月黑風高地接吻了。這個接吻過程真的不知用撩漢教程形容好呢?還是女人一眼看穿的欲迎還拒。

概括一下就是胡歌要吻她,她皺眉擠眼地別過頭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那胡歌就要走,她揪住胡歌的袖子不讓走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胡歌又回頭吻她,她又擠眼睛別過頭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胡歌白眼都要翻上天了,又嘆口氣要走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她又揪住胡歌袖子。。。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媽呀,裝一下就行了,還沒完了。胡歌不由分說把嘴就堵上了,這回也消停了。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緊接著女主又被一個什麼夏部長看上了,桃花旺得不得了,遊走在多個男人之間。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只是這個夏部長好像也很閒,還派自己秘書去打探女主和前男友的前塵往事。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癌症都擴散了的祖峰也不是好人,把胡歌介紹給一個外地傳銷團伙,好支走他不讓自己女朋友出軌,雖然劇裡並沒有交代祖峰對女朋友蠢蠢欲動的心思有任何覺察,感覺他就是本能要使壞。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因為加入傳銷組織胡歌就坐牢了,主人公陷入這種觀眾同情不起來的道德困境,這種設定倒是影視劇裡比較鮮見,觀眾都不知同情好還是蔑視好。

情節不合理。在牢裡胡歌碰到做過獵頭的孫紅雷,孫的入獄理由也蠻奇特,他女兒有病需要臍帶血,前妻又懷了個孩子,有個追求者在前妻辦公室被人捅了(沒說是誰殺的),孫紅雷為了讓她順利生下救女兒命的孩子,替前妻頂罪,說是自己失手殺的。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問題是孕婦根本不會判死刑,人又沒確定是她殺的,一定會讓她生下孩子的,孫紅雷有頂罪必要嗎?就算他要大義救妻,警方就聽他說什麼是什麼?

孫紅雷讓胡歌出獄後給自己父母買墓地,託情人羅海瓊給胡歌辦了個假身份證,冒名頂替了一個北大博士,胡歌就從此利用上這個假身份。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這個情節疑點重重:買墓地孫紅雷可以直接託情人辦理,為什麼要大費周章違法給胡歌辦一套假手續?羅海瓊演的情人給的理由是胡歌出獄之後身份證要回戶籍所在地辦,但他坐不了飛機高鐵,可就算乘坐別的交通工具,回趟家又能耽誤幾天呢?更何況孫紅雷的父母都不是剛去世,這件事能有多緊急?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她還說讓胡歌暫時冒用別人身份是最便捷的方法,但轉頭又說給他找這個替身費了很大周折: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當時大約是2013、14年,不是2003年,我不知道那時身份證信息是否已經聯網,就算羅海瓊急著讓胡歌幫忙辦事給他一個假身份證合理,後來胡歌拿著這個假身份證能大搖大擺去參加應聘就實在站不住腳了。假北大博士在北京大公司混是很危險的,隨便遇上個校友嘮兩句,立馬就穿幫了。何況胡歌一會說自己是北大博士認師弟: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一會又說自己從來沒來過北京: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胡歌假冒的是個廣西人,碰上個老鄉也得穿幫,以前認識胡歌的人那麼多,處處是坑。看預告裡陳龍質疑了他的口音一點都沒有廣西味,他用一句學過北京話就搪塞過去了,也真是好糊弄。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現在只播了四集,不知道後面會不會把這些疑問都堵上。目前確實看不出男主有什麼人格魅力,要是能像《潛伏》一樣草蛇灰線伏地千里我就收回前面說的話。

這個劇還沒到差的程度,現在看只是平庸,打分這麼低,主要是觀眾對胡歌蟄伏復出,大腕雲集的作品沒有當作一般俗劇來看,感情上接受不了。

回憶了一下,行業劇在中國是個大家都在拍卻總是拍不好的類型。我指的行業劇不包括警匪、諜戰和政治軍事,這三個領域不是一般行業,有血有火有死亡,比一般行業要戲劇化太多,而且每個單拎出來都是已經發展成熟的類型。

通常的行業劇指的是商戰、白領、醫療、教育、傳媒、演藝圈這一類的,這些行業沒有前者那麼驚濤駭浪,普通人有一些好奇心但真瞭解後又蠻無聊的,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編劇不瞭解行業或者無法合理將其戲劇化,最後變成披著行業外衣的愛情劇、狗血劇,於是我們永遠沒有自己的《紙牌屋》、《實習醫生格蕾》。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不說別的行業,就說媒體,每次我看電視劇裡的記者就感覺好羞恥。記得好多年前陳好在一部叫《美女也愁嫁》的電視劇裡演女記者,開一輛紅色小跑,穿大牌背名包,這絕對要誤導年輕人去報新聞系,同學們!千萬不要上當啊!做傳統媒體可真沒這麼賺,自媒體是這幾年才出來的,也就頭部幾個大V是這種生活檔次。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還有海巖劇《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裡的實習記者,半年了寫不出一篇稿子,永遠在補充採訪。沒錯,現在某些月刊的深度報道是會給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時間,但半年也不出東西是不是該捲鋪蓋滾蛋了?又不是寫書,況且實習記者根本撈不到採訪名人的機會,頂多是跟著老師去採訪,整理個錄音。

什麼在電梯裡偶遇名人,衝上去自我介紹就能採到名流的那種橋段,呵呵,很夢幻,大部分情況是被保安一把推個踉蹌,不約好誰會搭理你?你想採到王健林,靠個人突破是沒用的,他不會心血來潮垂憐一個小記者,除非你是他指定媒體,那就一定得是權威財經媒體或者魯豫這類名主持。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甘比採劉鑾雄採成老婆這種奇蹟是發生了,後期看個人努力,前期還是靠運氣。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反而是幾十年前的電視劇更真實,《編輯部的故事》只是以編輯部為據點講人生百態,但那些編輯坐在辦公室扯閒篇不幹正事的樣子,真的很像我當年在月刊裡混日子的場景。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我們那個編輯部,有打毛衣的婦女,有看毛片的少女,有寫大字的,有打撲克的,有來串門的各種奇奇怪怪的人,所以一看這部劇,油然而生親切感。

大概因為編劇王朔他們表面是作家,但常年泡在各個文學期刊編輯部,有幾個編劇乾脆就是文學期刊的編輯,對那種生活實在太熟悉了,所以他們再去寫自己完全不瞭解的《海馬歌舞廳》就一敗塗地,不是那麼回事。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天才也寫不了不熟悉的行業,不要以為王朔和女演員談戀愛他就熟悉女演員的生活,他寫的《愛你沒商量》,以北京人藝那種話劇院為背景,成為宋丹丹演藝生涯第一部滑鐵盧之作。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另一部讓我感覺有點真實的電視劇叫《電影廠的招待所》,裡面有一小段反映記者拿紅包,演記者的是個真的記者——北青報的大仙。梁天演一個企業家,請大仙吃飯,臨走大仙還順倆螃蟹說帶給他媽,太寫實了哈哈!絕對來自生活,且沒高於生活。

還有一部反映改革開放的商戰劇叫《情滿珠江》,裡面大家比較熟悉的演員有巍子和雪姨王琳,劇情是珠三角幾位知青好友怎樣在商戰大潮中勾心鬥角,兄弟夫妻反目的故事,裡面沒有一個傻子,都是人精,哪怕女主人公是聖母,也是人精聖母。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不知道為什麼,編劇應該是最熟悉娛樂圈的,但沒有一部以娛樂圈為題材的劇是可看的。電視劇裡非主角的大明星總是選一個特難看的人演,比主角醜,完全沒有說服力!周圍的經紀人演的倒很假,又不是演藝圈的那種社交假,就是演得不像的假。

比較接近真實的娛樂圈題材是葉京拍的《貽笑大方》,主演傅彪、張涵予,還有《人民的名義》裡趙瑞龍扮演者馮雷,由於這是個喜劇,為了搞笑會有一些誇張成分,但十幾年前那些關於影視圈套路的總結放在今天依舊適用。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反映戲曲演員的真有好劇,比如《青衣》,傅彪徐帆主演,畢飛宇的原著,女主角配唱是張火丁。一個青衣悲劇的半生,悲劇的事業,悲劇的愛情,以及戲曲凋弊的現狀。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我想不是行業的鍋,韓劇《人魚小姐》的主角職業設定是編劇。編劇簡直是最不好拍的職業之一,每天坐家裡冥想,怎麼外化?還是拍得很好看,裡面有一段感觸還蠻深,女主角想寫一部有法庭戲的劇,專門拿出幾個月時間準備,約法官採訪,她們不敢貿然寫不熟悉的職業,一定要做前採的。

在中國,為何《獵場》等行業劇總是拍得特別假呢?

說實話,如果是行業劇,僅僅前採可不行,主創中至少要有一名編劇從事過該行業或者有親近的人從事該行業,這樣說好象有點苛刻,但想要不貽笑大方,可不得這麼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