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阿里永遠是創造商業新賽道的數字經濟體

中巴“資源一號”:南南合作的典範。9月19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和巴西聯合研製的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送入太空。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系統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實現了優勢互補。中國從巴西學到了航天器系統設計監造規範,巴西也從中國學到了衛星研製生產的眾多技術。通過這種合作,開創了發展中國家在尖端領域合作的典範。

張勇:阿里永遠是創造商業新賽道的數字經濟體

為了能夠為兩國用戶以及世界其他有能力接收的國家和地區提供持續穩定的數據,另外兩顆資源衛星已經立項研製,預計一至兩年後發射其中的一顆,在適當時候發射另外一顆,如果進展順利,將為用戶提供數據至少到2015年。

北斗”衛星:織就自主全球衛星導航系統。4月14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自行研製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入新的發展建設階段。

自2000年以來,我國已成功發射了3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了北斗導航試驗系統。該系統可在服務區域內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用戶確定其所在的地理經緯度信息,並提供雙向短報文通信和精密授時服務。目前,系統已在測繪、電信、水利、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漁業生產、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衛星導航系統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自主研製生產衛星導航系統,正在運行的有美國的GPS系統和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歐洲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2007年成功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為未來系列衛星的系統組網、試驗奠定了良好基礎。該系統作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國家經濟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