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爲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閱讀前請右擊右上角的“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歷史那點趣事,瞭解古今中外名人軼事!每天學一點,日積月累,你也可以學富五車!古學今用漲知識——專注於古學今用,歷史知識!

中華上下五千年,人口數量數不勝數,姓氏更是經過多代更替,《百家姓》收錄了568個姓氏,而當代的《中國姓氏彙編》這本書裡共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要了解中國的姓氏,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中國的“姓氏”來源。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中國的許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這說明我們祖先曾經經歷過母系氏族社會。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內禁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親為姓。姓的出現是原始人類逐步擺脫矇昧狀態的一個標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改為從父,姓反為女子家族之用。後來,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通志·氏族略》中記載:“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今南方諸蠻,此道猶存。古之諸侯詛辭多曰墜命亡氏,踣其國家,以明亡氏則與奪爵失國同,可知其為賤也,故姓可呼為氏,氏不可呼為姓。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於文,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從女,如姬、姜、嬴、姒、媯、姞、妘、婤、姶、妚、嫪之類是也。所以為婦人之稱,如伯姬、季姬、孟姜、叔姜之類,並稱姓也。”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姓與氏合一,不再區分,表明姓與氏都是姓,表明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這就是我們今天理解的姓氏含義。

那麼這麼多姓氏到底是如何來的呢?

1、從土地和賜姓而來,天子就是賜姓命氏的人。比如皇帝一口氣給自己的25個兒子創設了12個姓。陶唐氏之後代封地在劉地,他們的後裔就以劉為姓。

2、 以出生地為姓。比如皇帝出生在壽丘這個地方,而在姬水長大,所以,就以姬為姓。

3、以封爵、官職為姓。比如楚莊王的小兒子,做官到上官大夫,後代就以上官為氏

4、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1)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墨務官)姓李。

2)為避災難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後,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亂後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3)為避皇帝或聖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莊改嚴,丘改邱等。

4)嫌原姓複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

5)少數民族主動從漢姓。如北魏孝文帝規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於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

6)另外,拓跋、單于、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後,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氏一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

後來因為人口的增多,逐漸出現了八大姓氏:姬、姜、媯、姒si、姚、嬴、姞ji、妘yun的演化姓氏。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到宋太祖趙匡胤時期,統一全國,命人撰寫“百家姓”並將自己的姓氏“趙”放在了百家姓的首位,來彰顯皇家的威儀。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姓氏更加成為世家大族的榮譽。其中“五姓七家”,成為當時最為顯赫的家族,就連皇族都趕不上。

1、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崔杼裔孫崔意如被封為東萊侯。入漢以後,崔意如長子崔業襲封這一爵位,並在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東北)定居下來。崔業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成為強宗大族,名賢輩出,史稱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由於兩支崔姓人繁衍眾多,加上仕宦遷徙等原因,崔姓又進一步分衍出鄭州崔氏、鄢陵崔氏、齊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光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累計出了29位宰相。當時天下有“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的俗諺。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2、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從東漢時期開始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南北朝時期,崔浩仕官北魏,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3、范陽盧氏

(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始祖是東漢名臣盧植。三國時期,盧氏一族侍奉曹魏政權,成為北方一流高門。“望出范陽,北州冠族”。范陽盧氏在唐代依然顯赫,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名人達840多人。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4、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隴西李氏,中國古代以隴西郡為郡望的一個李氏家族。隴西李氏在秦代與漢代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到唐朝達到鼎盛。看過《獨孤天下》的人應該知道,隴西郡公府後來出生了一位名人,就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唐朝的諸位帝王就出自於隴西李氏一脈,可謂是及其顯赫。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5、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趙郡李氏,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其始祖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趙郡李氏歷經魏晉南北朝,史載人物尤多,各盛家風,為第一等的高門大族。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6、滎陽鄭氏(今河南省)。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門閥世族。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其王室國滅後仍以鄭為姓,以故地滎陽為郡望。東漢末年,從鄭渾、鄭泰等人開始,滎陽鄭氏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直至唐朝末年衰落。滎陽鄭氏乃是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7、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始祖為周靈王的太子晉。秦朝名將王翦、王賁都出自於太原王氏一脈。王氏家族一直到唐朝都非常顯赫,為“五姓七族”之一。唐高宗的王皇后即出自太原王氏。歷盡興衰沉浮之後,在北魏,太原王氏最終還是憑藉祖上蔭功和貴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興盛不墜達兩百年之久。大概就是從這時開始,“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譽流行開來。流風餘韻,厚積薄發,到了唐朝,太原王氏這塊沃土中終於孕育出了

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等一批頂尖詩人,形成大唐詩歌史上一個目不暇接的詩壇盛宴。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其中李氏分別有趙郡李氏和隴西李氏,崔氏有兩個分支分別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

隋唐時期,“五姓七家”風氣更甚,他們的女兒待遇堪比公主。大唐的宰相薛元超曾說自己平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未能娶得一個七宗五姓族中的女孩兒為妻。由此可見七宗五姓當年的威風。

凡是“物極必反”,繁華的背後總是蘊藏著危機,唐太宗的時候,實在是看不過眼了,唐太宗指示大臣以當時大臣品位高低訂定等級,重新判定《世族志》。結果改定皇族宗室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長孫氏,民間聲望最高的山東世族崔氏被降為第三等。在封建社會,天子自己譽為“龍的傳人”,龍的傳人才是最尊貴的,怎麼能被別的姓氏給搶了風頭。

而如今,民主和諧社會,姓氏不再是人的尊貴標籤。但是有特殊的姓氏,不代表地位,但是家學淵源的家風或者祖上功德較高,至今仍然被人們所尊重。

孔子是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後人有成就者就更容易引人注目。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好了,講了這麼多姓氏,裡面有沒有你的姓氏呢?或者你的姓氏有哪些歷史由來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互相學習。

中國古代五姓七家為何這麼牛氣?有你的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