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大伯挖出陶缸,被鑑定爲一級文物,專家:內容堪比甲骨文

說起民間發現的稀奇文物,近幾十年來可謂是層出不窮。最早至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再到大漢呂后的玉璽印,以及唐朝武則天的金簡,甚至出現過明朝藩王的龍椅。這些豐富的發現,讓華夏文明生動的出現在世人眼前。那麼,前不久大伯發現的陶缸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汝州大伯挖出陶缸,被鑑定為一級文物,專家:內容堪比甲骨文

這就得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位於河南汝州紙坊鄉紙坊村的一個蘋果園。村民在挖掘的時候,找到了一些陶片,當中還挖到部分骨頭,很多村民便不敢挖掘了。但唯獨村民李建安堅持要探個究竟,結果便掘出了一個高近50公分,上面還繪製著彩色鳥吃魚的陶罐。

汝州大伯挖出陶缸,被鑑定為一級文物,專家:內容堪比甲骨文

挖掘的過程中,李大伯還不小心將罐子弄破個口子。他將其帶回後,裡面竟都是骨頭,家人覺得十分晦氣,覺得是古人裝置骨灰的物品,所以想辦法將其轉移。偶然的契機下,李大伯將該物交給了當地博物館。後來的一幕,讓眾人都驚呆了,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話說,部分考古學家跑到博物館進行了專業的考古鑑定。其結果令人震驚,原來這個看似普通的甚至被認為是不祥之物的陶罐,竟然是一個距今約有7000多年的罕見文物。而它也有了一個特別的名字,鸛魚石斧圖彩陶缸,這個屬於上古時期黃帝的珍貴寶物。

汝州大伯挖出陶缸,被鑑定為一級文物,專家:內容堪比甲骨文

專家補充道,該寶貝上所保留彩繪花紋,代表了山谷時代華夏民族的繪畫藝術和文明成果,其珍貴程度堪比甲骨文,稱得上是國寶中的國寶。作為神州大地幾千年的最好見證,這件“國之重器”被完好的存放在國博中,它也一度成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汝州大伯挖出陶缸,被鑑定為一級文物,專家:內容堪比甲骨文

作為新石器時代的罕見文物,該陶罐不僅畫面真實、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還成為了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副陶畫。看到這裡的大家,除了驚歎之餘,是不是有著無限的感觸呢?歡迎踴躍評論於文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