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對戲曲藝術始終充滿敬畏

谢涛:对戏曲艺术始终充满敬畏

《爛柯山下》劇照。記者王萌攝

2018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此次展演有很多必看劇目,《爛柯山下》絕對是其中之一,原因之一就是該劇的主演是人稱“晉劇第一女老生”的謝濤。

謝濤是晉劇表演藝術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晉劇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2016年,謝濤主演的《于成龍》曾亮相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演出火爆。在參加今年展演的晉劇新編歷史劇《爛柯山下》中,謝濤以功力深厚的唱功、生動灑脫的表演,成功塑造了經典人物形象朱買臣,不少觀眾慕名而來,其中不乏從北京、天津、山東趕來的粉絲。演出當晚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喝彩聲不斷。

見到謝濤老師,是在石家莊絲絃劇院後臺化妝間,《爛柯山下》演出前。她一頭板寸,英氣十足,舉手投足間盡顯幹練,滿身精氣神兒。

谢涛:对戏曲艺术始终充满敬畏

演出開始前,謝濤在化妝間隙吃些簡單食物,補充體力。記者王萌攝

當時其他演員都去吃晚飯了,謝濤卻拿著一個袋子,裡面裝著餅乾、麵包片等速食食品,坐在化妝間,邊吃餅乾邊補妝。“他們還給我熱著兩個雞蛋呢。”謝濤說,唱戲是個體力活,不吃東西不行,吃多了也影響舞臺發揮。她的習慣就是有演出的話,只吃兩個雞蛋,或者一個蘋果、一小塊牛肉。

為學戲撕掉重點中學錄取通知書

謝濤出生在梨園世家,母親是戲曲演員,父親是戲曲教育工作者。由於從小在劇團長大,經常看到母親和叔叔阿姨們在舞臺上演出,謝濤希望自己長大後能像他們那樣登上舞臺。

然而,深知戲曲演員辛苦的母親,堅決反對謝濤幹這行。,謝濤卻偷拿了戶口本去戲校報名,沒想到,一舉奪魁。

戲校的錄取通知書與省城某重點中學的錄取通知書一起送到了謝濤手中,權衡之下,她撕掉了重點中學的通知書。“現在回想,自己當時是個挺有主意的孩子。我就是認準了(戲曲),就是喜歡。”回想當年,謝濤也很佩服自己的勇氣和堅持。

母親知道謝濤做了如此大膽的決定後,抱著她痛哭,告誡她不是愛戲就能成戲,要想成為角兒,得吃太多苦、受太多罪。當時,意志堅定的謝濤就對母親說:“媽,你放心,我肯定給你爭氣。”

在戲曲這條道路上,謝濤走得非常艱苦,,但她始終堅持堅守。謝濤說,小時候是純粹的喜歡戲曲,走上戲曲這條路後,就變成熱愛、酷愛,她把幾乎所有的情感和時間都投入到了戲曲舞臺上。

自己認準並選擇的道路,即便遍體鱗傷,也義無反顧。1996年,謝濤憑藉晉劇《丁果仙》第一次獲得梅花獎。之後,“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白玉蘭戲劇主角獎”等多項國家及國際大獎接踵而至。

谢涛:对戏曲艺术始终充满敬畏

演出開始前,謝濤在化妝。記者王萌攝

始終對戲曲舞臺藝術充滿敬畏

為了演繹好舞臺上的角色形象,謝濤多次剃光了頭髮。

“我之前一直留著長頭髮,一下子剃成光頭,我也捨不得,但是為了舞臺形象,只能做出犧牲。”謝濤認為,如果是個好演員,會敬重、敬畏舞臺和藝術,肯定會首選舞臺形象。“有時候一個舞臺角色,不是說自己滿意不滿意,它承載的是觀眾對你的期待和喜歡。”

謝濤的血壓很高,但為了排戲,她一直帶著病痛強撐,而且經常沒日沒夜。“我的職業是演員,本職工作就是唱戲。我們說戲比天大,不只是我謝濤,應該是所有演員都應該有的職業操守吧。”

谢涛:对戏曲艺术始终充满敬畏

《爛柯山下》劇照。記者王萌攝

這麼多年來,謝濤拿獎拿到手軟,可是她從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正如她所說:“任何榮譽背後都要重新歸零,我之所以能成功,有90%的經驗都來自於基層演出。”

謝濤全年在外奔波演出200多天,平均每年為基層百姓演出300餘場。在基層演出,發生了太多讓謝濤感動的故事。

謝濤團隊曾在太原近郊演出《布衣于成龍》。8點鐘開戲,先是一個40分鐘的帽戲,然後才是他們的正戲。但是帽戲剛結束,突然停電了,直到晚上11點才來電。“當時挺擔心會有觀眾離開,因為停了兩個多小時,本以為大家不可能堅持,。”讓謝濤沒想到的是,等她們演出出場時,現場仍然是滿場觀眾。

“是什麼東西讓他們這麼堅持,在這種環境下一直等著看演出?”謝濤說,這應該就是戲曲的魅力,是傳統文化的魅力。觀眾這種對戲曲的喜愛和執著,是對演員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對她堅守舞臺的鞭策和激勵,“老百姓看了一出好戲,會在他們心中留下美好的記憶。”

把戲曲藝術的種子播種在年輕人心中

時至今日,謝濤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很多人勸她該享受生活了,可她依然閒不住,除了演出,還去各大高校演講,她想把戲曲藝術的種子播種在年輕觀眾的心中。

“這幾年我深有體會,不是年輕人不喜歡戲曲,是他們不認識,而且是不認識好的戲曲。”這些年,謝濤帶著劇目全國各地演出,接觸了很多年輕觀眾。在她看來,年輕人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不喜歡戲曲。如果遇到好戲,他們一樣喜歡,甚至痴迷。

“尤其是大學生,他們的鑑賞能力、審美能力、表達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們曾到過學校去演出,學生們的反響讓人吃驚和意外。”謝濤團隊曾帶著《傅山進京》《布衣于成龍》等劇目去過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很多高校,得到大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和歡迎。

“戲曲進校園是一種方式,我覺得更應該把學生帶進劇場。”謝濤認為,戲曲藝術、舞臺藝術實際上還是一種劇場藝術,一場戲在劇場裡帶給觀眾直接的震撼和感觸是其他場合代替不了的。

“每個行業專業要培養年輕人,觀眾也需要培養接班人和年輕人。”說到今後的願望,謝濤期盼能有更好的戲,能在舞臺上呈現給觀眾更多的好角色,並努力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去喜愛戲曲。同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傳承人、接班人,將她學到的,包括實踐經驗傳遞給年輕演員。作為晉劇藝術的傳承人,謝濤表示,未來她將繼續傳播晉劇,讓晉劇藝術星火燎原,傳承晉劇,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記者王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