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資本:技術派投資人的打法

在技術與商業的平衡間,找到最先被打掉的那堵牆。

2018年7月,普華資本在杭州舉辦了一場名為“葛嶺求真·普華科技私享會”的閉門會。人工智能(AI)相關領域的近20家創業公司,在一個幾乎沒有觀眾的會議室,圍繞科技及商業落地聊了整整一天。

投資了近300家企業的普華資本此前一直定期組織被投企業舉辦各類“大場子”論壇,而選擇這樣高密度、強關聯的小型閉門會模式,則是他們今年的新嘗試。

來參與交流的企業涵蓋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芯片、增強現實/虛擬現實(AR/VR)、區塊鏈、信息安全、金融科技等領域,都是普華資本當下重點佈局的方向。在科技投資這個“既老又新”的板塊,普華資本在移動互聯網時期投出了陌陌、喜馬拉雅、有贊等企業,並從近兩年開始盯準“新科技”,投入重兵進行規模化投資:雲從科技、梆梆安全、巴比特、小馬智行……

“投資本身像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需要時刻追蹤時代發展最重要的趨勢,尋找對未來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關鍵點。”普華資本管理合夥人蔣純表示。

成立於2004年的普華資本在2012年由傳統PE投資轉向關注TMT產業,並把握住了一輪移動互聯網紅利。此後,自2015年至今,其追逐的產業發展關鍵點顯然已落定在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領域。

“懂技術的投資人”怎麼看待這一輪科技投資關鍵點?普華新科技投資的“生態打法”應作何解?技術創新和商業落地上如何平衡?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採訪了普華資本科技組團隊成員,對上述命題作了解答。

風向:數字世界和真實世界全面融合

喊了快兩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到現在幾近是共識了。而下一個主題是也已眾所周知:人工智能時代。

普華資本把2015年當作其科技投資的分野。“在過去十多年,投資最大的風口無疑是TMT產業,我們也趕上紅利投出了一批明星企業;但我們也清楚看到,互聯網發展的驅動力已經產生了明確的變化。”蔣純說。

變化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市場政策紅利變得有限,科技實力提升成為重點導向;第二,人口紅利減少,行業人群受教育程度提高,給自動化、智能化等打下基礎;第三,互聯網化達到較高水平,但數據化方興未艾,科技創新迎來發展空間。

“科技創新成為我們判斷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點,”蔣純說,“但不是為了投科技而投科技,而是投‘風來的方向’,要先知道下一場產業革命會受哪些因素的驅動而發生,以及如何發生。”

而這些因素概括起來,他認為是“數字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全面融合”。蔣純曾任浙江電信副總工程師、浙江日報總工程師,是浙江省天使投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並創立媒體創新和投資機構傳媒夢工場,是典型的技術背景投資人。

在他看來,互聯網解決了線上線下提升信息透明度、減少中間環節的諸多需求,而下一步,則是“全面融合”“智能互聯”。

“這場融合有四大驅動力,其中人工智能是‘大腦’;物聯網和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是數字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的界面,是出入口——物聯網將設備數字化、智能化,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則將數字世界投影到真實世界中;還有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加密技術,旨在調整生產關係。”

蔣純表示,技術革命從來不是一步到位的,但持續的技術投資佈局可以讓你知道哪些會先被改變、哪些後被改變,技術的改變又會怎麼與商業協同促進。普華科技的投資策略和路徑便是基於科技和產業(消費)之間的協同關係而確定。

“比如之前看消費的同事在看共享汽車,面臨的問題是停車和充電還是需要工作人員去做後期處理,這些環節成本下不來,發展就有困難;但如果可以實現一定條件下的自動駕駛,(讓車)自動開到充電樁充電,起來的可能就更大點。”蔣純說。

他舉這個例子便是要說明,科技投資要與商業落地交互,從不同角度去看才能看清行業改變的地點、時間和尺度,即哪一步才是發生改變的恰當時刻,突破點又在哪裡。

“你一直待在羅馬帝國之內,就不知道野蠻人從哪裡入侵,因為外面對你來說全是未知黑暗。如果可以儘早跨出一步,便知道現有傳統產業邊界哪裡會被先打掉,以及自己怎麼在變化中佔據先機。”

現狀:新一波底層技術正在走向商業化

那麼,在人工智能時代,哪些產業圍牆會先被突破?

普華資本踐行的路線是:重點佈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物聯網、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和信息安全,並高度關注作為這些方向的基礎的芯片領域。

“人工智能在感知、認知、決策方面的進展,都可以極大地提升人類的智能化、自動化進程。而人工智能,首先要有大數據作為基礎。”蔣純說。

故而,普華資本在數據相關的雲計算、B to B和SaaS平臺上作了較多佈局,在雲計算領域投資的項目有華雲數據、光通天下、DaoCloud,在B to B領域有工品彙、網化商城、找鋼網、宋小菜,在SaaS服務領域有校寶在線、雲朵課堂等,力圖打造豐富的數據生態。

其次,技術與商業場景的結合也是重點。在“人工智能+內容”領域,普華資本投資了英國人工智能視頻廣告技術公司Mirriad、小步科技(越南版今日頭條);在“人工智能+金融”領域,投資了連連科技、桃樹科技、棧略數據、鉑諾理財、愛股票等;在“人工智能+新商業”領域,投資了雲從科技、彩虹星球、宇泛智能等。

人工智能在出行領域的應用也被普華資本看好。“人工智能對這個領域的產業鏈上下游影響巨大,涉及傳感器、V to X、自動駕駛這一系列關鍵技術。我們重點關注車內人機交互的場景,在這方面已經投資了小馬智行和MINIEYE,並會對其持續關注。”

而在作為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出入口的物聯網和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方向,普華資本投資了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科技公司相芯科技,增強現實應用公司觀動科技,以及自動化設備公司軟體機器人、無錫同聯、英孚康等,並在繼續擴大投資中。

除此之外,區塊鏈也是普華資本一大布局方向。關於對區塊鏈項目的投資,蔣純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區塊鏈技術是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的“剎車”和“防護罩”,可以分散數據及使用權力。

“對此大家各有看法。比如我們投資的區塊鏈社區和技術開發公司巴比特做了個基於人工智能芯片的挖礦算法,想拉動後者發展;而從長遠看,人工智能強調的是數據集中使用,會有隱患,加密技術則可從技術上規避風險,保障個人隱私和更公平的生產關係。”

一直以來,除了科技,文化和醫療也是普華資本佈局的重點。在普華資本看來,這個階段,正是新一批底層技術在走向商業化和實用化。“下一輪大的商業機會,將基於新技術的發展和落地(出現)。現在重點佈局這一領域,對其成熟後我們投文化、醫療、消費都是有幫助的。”

佈局:多元化團隊+穩準狠生態打法

普華資本科技組目前有十餘位成員,背景多元,且重視不同視角的碰撞和解讀,但在整體投資風格上卻都是典型的“浙派”理性實幹風——看重生態性、體系性的產業打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偏好,他能賺到的錢我不一定能賺到,反之亦然。所以(我們)會運用團隊的力量一起討論項目,從不同的標準和角度去判斷。”蔣純說,“我們整體的投資風格,首先是準,進而做到穩、準、狠。這就需要生態組合的打法,產業裡該布的點都布好。”

前文提到的“科技私享會”便是普華資本科技投資生態的縮影。與會的被投企業,在芯片領域裡邊就有做前端和後端的項目,還有從算法、軟件生態角度切入的項目。“中國芯片行業要起來,缺的正是生態。”

而在普華資本合夥人吳曉豐看來,他關注的信息安全等領域由於沒有具體生態,便只能倒著去看、劃分賽道。“信息安全總體屬於外資被限制的領域,最後退出很有可能在國內的A股,路徑相對狹窄,所以更多會挑階段,傾向於更接近商業化、未來有望上市的。”

在畢馬威從事過多年境內外IPO諮詢的吳曉豐曾主導對領先移動安全服務商梆梆安全的PE投資。出於對後端資本市場的深刻理解,他判斷梆梆安全當時雖面臨業績天花板,仍具備較強拓展性,且營銷團隊對產品理解很深,商業化正處於起步階段。

“我們不會急功近利地去追逐估值高企但變現遙遙無期的(項目)。所投項目無論處於哪個階段,一定是行業最落地的,但我們又不會要求它多快商業化,只是一定要在其領域中與現實結合最緊,對現實產生幫助,而且是強場景。”普華資本合夥人張鼎表示。他曾供職於阿里巴巴多年,專注於消費科技及消費相關新商業模式和科技賦能領域的投資。

“在我看的領域,如果進去有大的機會,首先會做到對重點行業‘頭部’項目的覆蓋。同時,判斷出我們重點看好或有機會的方向,如果覺得估值過高或者現階段雙方不是很合適,就會找到一些比較年輕也有潛力的項目去做佈局,進而加深對行業的理解,雙方建立信息的交換或共識,扎牢根據地。”張鼎說。他去年曾主導投資了12家企業,基本都拿到了一線機構的下一輪或下下輪投資。

主導了對計算機視覺頭部公司雲從科技的投資的普華資本VP鍾南海,最看中技術公司在前端實現更多應用落地的能力。“這方面跑在前面的,我們認為更具優勢。計算機視覺底層技術上的算法已經基本都開源了,只聚焦技術已不具備太大壁壘,現在主要是看能否把某個行業徹底擊穿,把單個用戶的價值打透,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

場景聚焦之外,對頂層客戶的開發能力也是普華資本在領域內選擇投資標的的重點考量因素。“由於我們投資射程較長,對成長期公司會下注更多,且要求達到一定的命中率,所以需要把行業理清想透,詳細比較技術、產品、銷售、團隊、落地性,最好能投到一、二名。”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內容則是普華資本投資總監章昕高度關注的領域。“國內這一塊雖然離爆發期還有段時間,但內容上不管to B和to C都有些體量,都能有現金流,不像兩三年前那一撥基本靠VC的錢去養。”

“硬件方面出貨量也在逐漸提高,但相比國外,技術差異並不大,主要是看如何與應用場景結合。消費級產品目前不多,更多是行業解決方案,替代進口。”他也表示,對應用層項目目前還沒有出手投資,尚在作選擇的過程中。

普華資本高級投資經理申悅人專注的領域是大消費、零售技術和出海。關於技術在消費場景的落地,她的看法是:“基於人口紅利減少而導致的未來基層用工荒趨勢,(我)會重點看技術上的解決方案,比如計算機視覺、RFID等,以及在人工替代設備上衍生的流量收集和廣告技術,不只是研發技術本身,更多是與消費場景的結合。科技組成員的背景比較多元,會帶入不同視角看科技。”

而在具體投資方面,她表示會更傾向在底層技術有重大突破,可以大規模降低行業成本的項目;應用層面如果只是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則會審慎對待。“技術(的作用)是輔助人工,而非一舉代替人工。我們在判斷清正確方向後,還是會謹慎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點進入。”

普華資本投資經理趙怡箐則專注於區塊鏈。“區塊鏈目前還是很新的技術,面臨著應用落地難、行業魚龍混雜、技術成熟度低等問題。我們目前主要聚焦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因為其自帶的金融屬性能在該領域實現最快落地,有效解決金額機構與第三方間信任問題。我們將持續追蹤、謹慎投資,靜待這一輪行業洗牌後的沉澱。”

除了投資團隊背景多元外,普華資本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設置有專注科技項目投後管理的負責人,將貫穿於業務和財務的雙向理解。

服務於科技組的普華資本投後管理總監竇明清介紹說:“公司越往後期走,財務規範化和風險規避便越顯重要。而許多新興公司可能遭遇的問題市面上並無定論,更多需要我們基於廣泛的實際經驗去挖掘總結。我目前除了負責一些被投企業的上市顧問外,還會定期幫助企業培養財務總監以及兼任董秘等等。”

對此,普華資本科技團隊的觀點是:“專職的投後管理總監,對業務和財務都可以有較好的把握,盡調時可以在業務上給出更準確的意見。而由於其後期經驗豐富,在我們做一些早期投資時,也能給到企業更多成熟建議,避免企業在成長路上踩坑。”

“科技不僅是打開下一輪發展的鑰匙,也是能‘穿越牛熊’的資產。我們願意為了這個新的未來,做好一切努力和服務。”

有收穫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