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京東崛起背後,無非是在堅持「剩者爲王」!

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哦,管理乾貨,每天更新!頂尖管理思維、營銷案例、趨勢解讀等,一鍵擁有!

京東是這些年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受爭議的企業之一。

覆盤中國近十幾年的電商大戰,B2C電商強手如林,為什麼在阿里巴巴這座大山的籠罩下只有京東走的最為長遠,背後正是源於京東採取低價進行品類擴張與投入巨資自建物流等曾飽受行業爭議的做法,以及面對這些批評與爭議時劉強東不為所動的戰略耐性。而新蛋、噹噹等失敗者,都是在貪圖短期利益時失去了明天。

劉強東:京東崛起背後,無非是在堅持“剩者為王”!

在長期戰略與短期盈利間如何取捨,這是很多創業者面臨的一個難題。

但總結那些最優秀的創業者案例來看,他們多是在二者之間選擇長期戰略,而非短期盈利。

其中同處電子商務行業的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與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是兩個最典型的代表。他們都是長期堅持商品低毛利定價,都是投巨資於新品類擴張、倉儲物流、雲計算、流媒體內容與智能硬件等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的新項目,而不惜犧牲短期利潤。

正是這些著眼於未來的長期投入,使得作為電商行業後來者的京東集團從中國互聯網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僅次於BAT的互聯網第四極。亞馬遜更是市值高達9000億美金,已經超過谷歌與微軟,成為僅次於蘋果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企業。

1

2017財年,京東集團曾迎來成立以來的業績最高光時刻,全年實現淨營收為人民幣3623億元(約合557億美元),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其淨利潤高達人民幣50億元(約合8億美元),這證明了京東已經具備強大的盈利能力。數十億人民幣利潤也帶來京東集團的股價大漲,這讓很多行業專家預測京東在2018年將有可能開始控制成本與費用,進入利潤收割期。

2018年8月16日,京東集團發佈了其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京東2018年第二季度淨收入為12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2%,增長符合預期。

但略讓人失望的是,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京東集團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4.78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第二季度盈利下滑只是表象,仔細分析京東利潤下滑背後的業務邏輯,我們發現這其實是京東集團的主動所為。

京東目前還處於電商行業競爭的關鍵期,遠沒到利潤收割期。如果系統研究京東的發展歷史,會更理解劉強東當下的業務決策。

劉強東:京東崛起背後,無非是在堅持“剩者為王”!

京東創建於2004年,最初聚焦於3C類產品。2008年開始,在創始人劉強東的帶領下,京東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圖書、家電等新品類的擴張與價格戰,另外大力投入資金進行自有倉儲物流體系建設。

京東的這種做法受到外界很多批評與質疑。2008年,當京東將商品品類擴充到圖書領域時,噹噹網李國慶公開抨擊劉強東,直言其擴張思路有問題,“放著每年4千億規模的服裝市場不發力,卻與噹噹爭奪300億圖書市場,這是既沒有戰略也不懂事。”李國慶還說,“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通吃,不可能所有品類都做,任何一個品類不管電商不電商,不能同時選擇最多,價格最低,服務最好,把三個都做到極致。”

2012年,京東宣佈“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向傳統家電零售連鎖巨頭蘇寧、國美髮起挑戰。蘇寧創始人張近東在內部對蘇寧高管說:“我們是大人,京東還是小孩子,大人打小孩,不是一個量級的。”

2015年,當京東開始成為阿里巴巴唯一的競爭對手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在接受時任第一財經總編秦朔採訪時諷刺京東,“現在中國互聯網的很大問題,就是靠做大交易量來融資。這種商業模式見了鬼了,5年都賺不到錢的。”“什麼叫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最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就是實現規模化盈利。在沒有規模化盈利的情況下,都只能稱為商業行為,而不能稱為商業模式。”

在《阿里巴巴正傳》一書中,該書作者方興東還曾引用與馬雲私人聊天時的一段講話,馬雲說,“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中國十年之後,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試試?而且它的60%收入是在中關村和淘寶,它自己網上不可能這麼大量。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碰京東。別到時候自己死了賴上我們。”從馬雲對京東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其並不看好京東的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

但劉強東是創業者中的一個異數,他對未來趨勢有著深刻的洞察與清晰的戰略思考,京東高管藍燁曾表示,當年的劉強東隔著霧就能看清楚路,並且其一旦選定了方向,就會保持一往無前的強大信念堅決執行。

無論外界如何批評與質疑,劉強東依舊我行我素。其一方面通過激進的價格戰進行新的商品品類擴充,一方面將融來的大多數錢投資到自有倉儲物流體系建設中去,這導致企業遲遲不能盈利。據《財經》雜誌報道,2012年因為價格戰造成的鉅額虧損,導致京東飽受質疑,第四次融資非常艱難,耗時七個月才最終達成,可融資後第一個月,劉強東立即宣佈在物流方面繼續投入50億人民幣。

劉強東:京東崛起背後,無非是在堅持“剩者為王”!

就在一路批評與質疑聲中,京東不僅實現了全品類的擴張,還建立起了電商企業中最強大的自有倉儲物流體系,京東最終正是依靠豐富、低價的商品與自有物流帶來的優質配送體驗所向披靡,相繼打敗了新蛋,打敗了卓越,打敗了當當,打敗了蘇寧與國美,最終站到了中國B2C電商領域的王者之巔,併成為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最提防的競爭對手。

在歷史上,京東攻克強敵無數,這得益於劉強東的戰略前瞻以及堅持長期不盈利的戰略耐性。堅持九年不盈利卻依然讓企業保持高速增長,劉強東是互聯網歷史上唯一的一位。

如果當初不投入資金進行品類擴張,從一家以3C產品為主的自營電商轉向多品類的綜合性電商平臺,京東將有可能和新蛋、噹噹、1號店、紅孩子、好樂買與聚美優品等垂直電商一樣或消亡或隕落;如果不是投入巨資自建倉儲物流體系帶來的優質配送體驗,京東很難在與強大的阿里巴巴競爭中搶得可觀的市場額;如果不是長期堅持商品低毛利策略以獲取用戶與擴大市場份額,京東也很難獲得供應商與投資者的青睞得以生存。

所以2018年,京東並沒有如投資者預期去追求利潤,在長期戰略與短期盈利上,劉強東依舊選擇了前者,繼續將鉅額資金投入到用戶獲取與銷售提升中去。劉強東一直信奉,“用今天的虧損換來明天別人無法超越的優勢”。

2

作為一個電子商務企業,用戶數量與GMV(商品交易規模)是衡量其市場地位最重要的兩個指標。雖然京東第二季度以犧牲利潤為代價,卻換來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根據京東財報顯示,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至3.138億,較去年同比增長21.5%。

另外,京東第二季度實現4034億人民幣GMV,較去年3135.3億同比增長30%,在如此高的基數下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實屬難得。加上Q1的3302億GMV,京東上半年GMV合計為7346億,全年預估在17000億人民幣左右。

除了堅持商品低毛利策略以及在倉儲物流領域的大力投入,京東還不斷進行策略升級。

在京東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中,其技術研發費用引起很多人注意。因為京東第二季度技術研發投入增加至27.8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15.46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79.8%,增長速度遠超其他財務項目。技術研發投入費用對提升企業當期的業績無太大價值,如果有所控制,就可以增厚利潤,京東不僅沒有控制,反而在技術研發領域不斷擴大投入。

京東在對外介紹中,開始將其定位為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型電商和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從定位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出,在倉儲物流領域進行長期投入後,京東又將在技術研發上進行大舉投入來打造企業的第二道護城河。

劉強東:京東崛起背後,無非是在堅持“剩者為王”!

京東的技術投入除了覆蓋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基礎研究,還覆蓋無人機、無人倉和智能供應鏈的應用研究,在通過技術提升自身運營效率的同時,京東也將其打造成模塊化產品對外開放,最終將每個技術產品都打造成為一個利潤中心,而這一對外賦能的模式也將構築起京東繼3C、家電的現有業務和生鮮、大客戶等成長業務之外的第三條增長曲線,構築起京東在更為廣闊疆域內的競爭優勢。

京東這個企業,最讓競爭對手恐懼的並非其當下的體量,而是這個企業始終著眼未來,能抵禦住短期誘惑的長期耐性。繼續通過商品低毛利來保證價格競爭力,通過自建物流與加強技術研發來提升用戶體驗,17000億GMV遠不是京東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3

一方面受美國股市近期普遍低迷影響,另一方面由於第二季度的淨利潤下滑,京東的當前市值僅為457億美金,這個估值相對京東的真實價值被大大低估。

截止最近一個交易日,蘇寧易購的市值為1101億人民幣,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398億美金,如果以GMV來進行估值測算,對標蘇寧易購,京東集團的合理估值應在5000億人民幣,摺合700-800億美金,對標阿里巴巴集團,京東的合理估值在1000億美金左右。

而京東的市值卻只有457億美金,其估值明顯被低估,被低估很大程度是因為投資者低估了京東的盈利前景。

17000億的商品交易規模,已經讓京東具備了與上游供應商充分的議價能力,不僅能夠拿到獨家、低價的貨源,還可以獲得延長供應商付款週期等多種有利條件,京東只要在供應鏈、營銷與技術投入上有所控制,便可能獲得鉅額的利潤。京東不是不具備盈利能力,而是為了繼續擴大市場份額而選擇放棄短期利潤,這是被很多投資者所忽視的。

劉強東:京東崛起背後,無非是在堅持“剩者為王”!

劉強東在2017年京東集團年會上發表演講稱,他希望京東成為營收達到萬億的企業。在2018年初達沃斯論壇接受大衛魯賓斯採訪時,劉強東直言希望超過亞馬遜與阿里巴巴,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一。

這決定了京東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不會選擇進入利潤收割期,而是會像亞馬遜的貝佐斯一樣把大量現金源源不斷的投入到業務中去攻城略地,與阿里巴巴寸土必爭,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加固企業的護城河。

目前京東集團的現金儲備豐富,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高達528億元人民幣(約80億美元),企業的經營現金流狀況也良好,這給了京東更大的進攻底氣。

在未來長期堅持進攻策略的前提下,京東的交易規模勢必會持續擴大,當京東未來的GMV達到10萬億級別時,除了電商主業數百億的盈利空間,其物流與金融業務的商業化潛力也將充分釋放。

屆時,京東的股價將很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驚喜。

4

京東是這些年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受爭議的企業之一。

但覆盤中國近十幾年的電商大戰,B2C電商強手如林,為什麼在阿里巴巴這座大山的籠罩下只有京東走的最為長遠,背後正是源於京東採取低價進行品類擴張與投入巨資自建物流等曾飽受爭議的做法,以及面對這些批評與爭議時不為所動的戰略耐性。而新蛋、噹噹等失敗者,都是在貪圖短期利益時丟掉了明天。

這也給了其他正處於紅海競爭中的企業很多啟發,面對競爭一定不要盲目從眾,而是要看到更遠的未來,制定差異化的競爭戰略。當自己的做法受到外界質疑時,要耐得住寂寞,保持足夠的戰略耐性,做有利於未來而不是當下的事情,才會“剩者為王”。


聲明:本文章由《超級CEO思維》整理發表。如果您認為文章與事實不符,請聯繫我們。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收藏、轉發,分享是一種奉獻,關注是進步的開始!

每天只需20到30分鐘,頂尖CEO的管理思維、營銷案例、企業思考等重磅內容,盡在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