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功生前講學筆記,彌足珍貴,建議收藏

啟功,姓啟名功, 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大家、同也是當代少有的集大成者之一;啟老成就之一,在書法,自創“啟體”,書法界評論道:“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然我們都知道,啟老一生坎坷而無私貢獻,公開的講學並不多,有,也彌足珍貴,而本文特收集少許啟老講學的內容,整理為筆記,供大家參閱:

1、臨楷書,要體現靈活,謹遵“顧盼”二字。

啟老講學,講到楷書,著重表達,臨楷書要能體現出楷書的靈活性,而要做到這點,那就是謹遵“顧盼”二字。如何理解“顧盼”?我們必須理解一點:我們書寫之時,字與字之間並不是獨立,上一筆畫與下一筆畫之間並非相互獨立,都是謹從“相互呼應”關係。這點就是“顧盼”之意。無視或無視“顧盼”,大多是臨習刻碑的書友;刻碑,不同墨跡,少有字能表達“筆筆呼應”,大多是筆筆“獨立”。故此,很多臨碑的書友,書寫的字確實很顯呆滯。


啟功生前講學筆記,彌足珍貴,建議收藏


2、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

啟老這句“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表達了兩個關鍵點:一是楷書要當行書寫,臨寫楷書,要有同臨寫行書般,字字顧盼、筆筆顧盼,而非筆畫精準而獨立;二是行書要當楷書寫,臨寫行書一切不可過快,二筆畫之間不可出現間斷,必須要筆筆交代清楚且到位。確實,我們臨習書法有一通病:單獨拿出某一筆畫看,能看出,其書寫的尤其精準,可到筆畫組合成一個字,這字就缺乏一種靈活性;或單獨拿出某個字看,尤其精準,可觀賞全局,字字不能呼應,使得整一作品呆滯、乏神。


啟功生前講學筆記,彌足珍貴,建議收藏


3、臨帖,學的是方法,不是學模樣。

啟老生前講學,重點提到“臨帖,學的是方法,不是學模樣”,那這是不是與《書譜》提及的“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相悖?不是。《書譜》“擬之者貴似”的“似”,作“神似”解,而非“形似”,啟老所講也在於此。啟老講學時,舉了個例子:王羲之與王獻之是父與子關係,王獻之深得其父真轉,且書法造詣不在其父之下,況不能臨摹其父王羲之字至一模一樣。我們臨帖,學的是方法,不是學其模樣,每個人用筆力度是不一樣的:即便本人書寫兩遍自己的名字其名,也不能書寫成一模一樣。臨摹一個人的筆跡,要讓人難以辨別,是在於我們掌握了這人的用筆特點。而這個方法,就是我們讀帖,讀出字的筆畫的每一個轉折點(啟老形容的是“站點”)是怎麼過渡過去的。


啟功生前講學筆記,彌足珍貴,建議收藏


4、寫的好不好?不是取決我們寫的多不多,而是寫的準不準。

啟老講學時,說到他一個人,堅持一帖一碑幾年,寫了很多紙,疊起有人般高,可字呢,後期不如前期。啟老這句話,也是我們臨習書法,經常提到的“求質不求量”,如有人一天寫幾百字,不如他人一天僅寫十個字。


啟功生前講學筆記,彌足珍貴,建議收藏


總結:啟老書法獨到,見解極富實踐,這點毋庸置疑;以上四點,我們應詳細參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