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教育上很無力的時候,請看一下這5個故事!

當你在教育上很無力的時候,請看一下這5個故事!

01 來,拉著媽媽的手一起走

邀請:去年冬天,我看見過這樣的一幕,在一個下過雪的早上,一個媽媽帶著兒子去幼兒園上學。兒子走在路上蹦蹦跳跳,還專門踩著堆雪的地方走。

我就在想,孩子一直踩雪,鞋子溼了怎麼辦,我就看了這位媽媽一眼,這個媽媽並沒有生氣的阻止孩子,她挺平常的喊了下兒子的名字,然後說:“來,拉著媽媽的手一起走。”

孩子果然沒有任何異議,過來拉著媽媽的手,還是心情很好的一起往前走,也就沒有再去踩雪堆了。

我沒有想到這位媽媽這麼簡單就把事情給解決了,既沒有破壞孩子的心情,又避免孩子鞋子弄溼,還能讓孩子完全察覺不到,不得不感嘆這位媽媽的聰明睿智。

PS:邀請是一種智慧,智慧父母要學會誠邀孩子參與到你的事情當中來。

當你在教育上很無力的時候,請看一下這5個故事!

02 你是我的孩子,我會陪著你

共情:在火車上,一個小女生不停的哭鬧,引來了周圍人的不滿。

這位母親的做法是迅速將孩子抱到了火車沒有人的地方,然後蹲下來跟孩子講說:

“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情緒不好,可是你的做法讓周圍的人沒辦法休息,大家都很累希望在火車上睡一覺補充體力,媽媽也很累並且很冷,可是你是我的孩子我會陪著你,如果你還是心情不好,你可以在這裡哭完發洩完,我都陪著你,然後我們再安安靜靜的回到座位上。”

這位母親的做法,第一反應不是指責孩子的行為給周圍人帶來了什麼壞影響,而是第一時間帶孩子離開人多的地方,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不便,同時也給予了孩子陪伴,即使媽媽很冷很累,你不開心,我也會在這裡陪著你。

孩子不是不懂道理的,孩子也能感覺到愛感覺到尊重與陪伴,也會反省自己的做法。

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有時候暴躁和大哭大鬧,都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壞情緒是需要發洩的,一直憋在心裡不發洩出來,時間長了也是會出現問題的。當孩子在發洩情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出現訓斥孩子的做法,這樣只會更加重孩子的不滿情緒變得愈加惡劣。

當你在教育上很無力的時候,請看一下這5個故事!

03 兒子,你還記得爺爺奶奶都喜歡吃什麼水果嗎?

感恩:前兩天在超市裡面買水果,無意中聽到了一位媽媽和兒子的對話,心裡莫名地感動。

只聽見媽媽問兒子說:“你還記得爺爺奶奶都喜歡吃什麼水果嗎?”兒子幾乎沒有經過任何思考,脫口而出:“爺爺最喜歡吃蘋果和香蕉,奶奶最喜歡吃榴蓮和芒果。”

緊接著聽到那位媽媽說:“兒子,你好貼心!那我們去給他們挑水果吧,待會兒爺爺奶奶知道水果是你親自挑的,一定會特別開心。”兒子很爽快地答應了,然後母子二人就這樣開開心心地去買水果了。

雖然我沒有跟上去繼續聽她們談話,但我猜想,在給爺爺奶奶買完水果之後,接下來她可能會問兒子:“那你記得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麼水果嗎?”......

我特別喜歡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悄無痕跡地向孩子傳播一種感恩的教育。這些生活當中稀鬆平常的談話,背後折射出來的卻是為人父母的一種教育智慧。

當你在教育上很無力的時候,請看一下這5個故事!

04 當仁不讓,做一個講義氣的人

責任:兒16歲,高一。學業繁重,週日歸。

"爸爸,我想辭去學校廣播部部長的職務。"

"為什麼?"

"高中學生,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考上名校,大多不願意承擔公共事務。而我呢,又當班長,又當團幹部,尤其是廣播部的工作特別繁瑣,我又是負責人,在同學們看來很傻冒。"

"這份工作重要嗎?"

"很重要,學校裡沒有電視,不能上網,還不能隨便走出校門,所以,廣播是近萬名學生了解時事,放鬆身心的幾乎唯一渠道。"

"那你不幹了,有合適的人願意幹嗎?"

"暫時沒有。老師也覺得我比較合適。"

"那就得當仁不讓,要做一個講義氣的人。"

"可是,爸爸,這樣會佔用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

"是嗎?假如,家人都病了,你只能有其他同學一半的時間去投入學習,怎麼辦?"

"我會嚴謹地安排好時間,提升專注度,提高學習效率。"

"哈哈,為了讓你成為這樣的人,爸爸和媽媽都願意去生病。"

"不要!爸爸,兒子懂了,謝謝廣播部的這份工作,謝謝老師!"

“兒子,顧此失彼的時空對立觀念,是愚人們的永遠藉口。許多人:工作時,說家庭影響了事業;在家時,說事業耽誤了親情;這是無恥之徒。人這一生,父母、老婆、孩子、朋友、上司、眾生,都要照顧好,這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吃飯了,吃完飯,去幫姑姑洗碗。"

"好的,爸爸,家務也要做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當你在教育上很無力的時候,請看一下這5個故事!

05 你要做強者,還是弱者?

包容:兒子,四年級,數學不及格,悶悶不樂。

"怎麼了?考試不及格,還給我們臉色。"

"因為數學老師很討厭,她的課不愛聽。"理直氣壯。

"哦,怎麼個討厭法?"我很感興趣。

"。。。"兒說了很多。"總之她也不喜歡我。"

“哦,別人喜歡你,你就喜歡她;別人不喜歡你,你就討厭她。這說明你是個主動的人還是被動的人?”

“是個被動的人!"兒子回答。

“是強者,還是弱者?是大人,還是小人?”繼續問。

“是弱者,是小人!”兒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還是小人?"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無論老師喜不喜歡我,我都可以去喜歡她,尊敬她,主動影響她,做一個強者。”

翌日,開心上學,數學從此優秀。知道了何為大人,何為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