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是否存在「鬼神」?我們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鬼神之說」?

我相信世界上存在著鬼神,我相信並不是因為我見過,是因為鬼神的存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見解。

這世界是否存在“鬼神”?我們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鬼神之說”?

一、如果鬼神並不存在,第一個人如何提出的鬼神之說?

想象是建立在對已知世界的認知上的,人類的任何想象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在所認知的事物上,沿著邏輯關係發散思維得來的。

那麼如果沒有鬼神的存在,第一個提出鬼神學說的人是怎麼將這個概念憑空想象出來的呢?完全不符合邏輯嘛!

這世界是否存在“鬼神”?我們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鬼神之說”?

二、鬼神、運氣等玄學說法在中年及老年人中更容易被認可,這是什麼原因?

我發現中年及老年人更容易接受鬼神之說,雖說鄉村百姓明面上對一些玄學說法的講究有很多,但是社會成功人士私下對於從這些玄學說法更感興趣。

從某個方面來講,歲數越大的人,個人經歷越豐富;個人經歷越豐富的人,對於鬼神等未知事物的接受程度越高。

對於鬼神之說,其實無關有無,只有經歷過或者身邊親朋好友發生過的,才會有所理解。除此之外,我說我的,你聽你的,毫無意義。

這世界是否存在“鬼神”?我們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鬼神之說”?

三、從科學發展上,來講如何面對鬼神之說?

我一再強調:這個世界並不是你眼中的世界

因為這個世界還有無數的未知,等待著人類的探索。所以面對這個世界,我們不能完全以個人觀點去衡量、定義,因為我們對於太多事物的本質還不瞭解。

量子力學伊始,並不被多數科學家認可,並被當時的科學家嗤之以鼻,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漸漸成為公理。

對於未知事物,隨意肯定否定都不是應有的態度,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我心中自有一套邏輯關係;而你信不信無所謂,但不要輕易去否定別人。

這世界是否存在“鬼神”?我們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鬼神之說”?

四、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面對鬼神之說?

說道如何面對鬼神之說,我想借用孔夫子的觀點。孔子曾經針對於鬼神一說,表達過自己的態度,我覺得對於我們有著很深的啟發意義。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雍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先進》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論語·八佾》

這世界是否存在“鬼神”?我們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鬼神之說”?

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是遠神親人,存鬼不論,專注人事。意思是說,相信鬼神存在,但從不談論,採取的是“敬而遠之”的態度。

那孔子為什麼強調要這樣做呢?那是因為孔子希望人們把目光轉向履行人的責任和義務上,需要先“能人事”,而不應該去談論看不見、摸不著的鬼神。如果不能“盡人事”,只是單純地去祈禱,鬼神也不會賜福的。這正是所謂的“盡人事而知天命”。

但是這個觀點並不與孔子所主張的“克己復禮”中恢復周禮(祭祀之禮)、重視祭祀的觀點相矛盾。

那是因為孔子認為鬼神之事很重要,人們應該在虔誠地祭祀鬼神的過程中去領悟體驗,反對人們在脫離開祭祀的體驗之外去談論鬼神,這就像一個從來不會游泳的人站在岸邊對游泳這件事亂加揣摩一樣可笑。

這世界是否存在“鬼神”?我們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鬼神之說”?

最後借用朱熹在《四書章句集註》中所說的一句話:“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鬼,幽明始終,初無二理。”

朱子註解的這句話可謂是一針見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處世,你如果不誠不敬,也許能矇混過關。但是對待鬼神,如果你不虔誠,可就是掩耳盜鈴了。

正如有道之人所作的一首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裡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這個世界上有鬼神嗎?其實很簡單,信則有,不信則無,只要你信,神仙就在你心中,那麼你覺得世界上有神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