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美,究竟美在何處?

玉,石之美者。恰是因為美,玉才能區別於石。

也恰是因為美,才能讓其成為古人精神的寄託,從而成為中國古代文化不可多得的載體。但玉之美,是如何體現的呢?

玉之美,究竟美在何處?

玉質之美,玉以質地細膩、緻密、純淨為特徵。

玉質之美,最早被古人所肯定。聖賢孔子“以玉比德”很大程度上是將和田玉的質地特徵擬人化。而耳熟能詳的“美玉無暇、白玉無瑕、潔白如玉”等古句恰恰印證了這點。

玉色之美

東漢時期的王逸最早對玉色的評價開創了先河,他提出的四色審美標準,發展了孔子“孚尹旁達”的色彩美主張。

玉之美,究竟美在何處?

和田玉玉之色十分豐富,有白如截脂、綠若翠羽、黃如蒸慄、赤如雞冠、黑如純漆之美譽。

玉性之美

古代“首德次符”的審美原則有效地促進了玉性研究的發展,和田玉的韌性和耐磨性都是很突出的性質。

玉德之美

“德”,始見於西周金文,本意為遵循本心,順乎自然。古籍中最常見的玉德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多種學說。

如此眾多的說法,最終落實於“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以玉德來約束君子的社會行為。

獲得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laohaorenzhub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