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前段時間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因為都是寶媽,話題自然就離不開孩子。

其中一個朋友便開始吐槽,眼看開學快1個月了,孩子在暑假養成的壞毛病還沒改過來:

放學一到家,書包還沒放下,就鑽到臥室看電視;吃過飯,抱著手機玩,催幾遍也不知道去寫作業;課外書買了一大堆,買來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翻都沒翻過。……

大家都勸她,孩子要養成習慣,需要耐心,慢慢引導。

後來,有次週末去她家做客,她兒子在書房做作業,她在廚房做飯,客廳裡放著電視,一得空,她便跑過來坐在沙發上,邊看邊樂。

她兒子聽到聲音,時不時探出頭,一會藉口上廁所,一會說要喝茶,她一邊罵兒子,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

吃完飯,她嘴上催著兒子去看書,自己卻躺在沙發上,抱著手機聊天,刷朋友圈。旁邊桌子上放的“會計基礎教程”看著像剛買的新書,上面卻落了一層灰……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長大後會變得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懂如何管教,等過了能管教的時間,再想教育也無濟於事。

作家龍應臺曾說過自己朋友的故事,她第一次見到朋友的女兒就印象特別深刻,一個外國小女孩,僅僅8歲,竟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把一瓶日本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地畫出來。

她當時非常吃驚,三番五次地慫恿她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但他們卻不以為然,每次都找一大堆理由搪塞,但令人奇怪的是,她父母一面拒絕帶她學藝,一面卻又跟別人炫耀女兒最近又畫了什麼。

10年後,當她再次見到朋友女兒時,已全然沒了當年乖巧的模樣。

18歲,已經不住在家裡。

穿著很潮,露著小肚子,腰露出的地方還有一個刺青,和她一起的同居男友,手腕和手臂上也都刻著刺青,兩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支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卻一臉不屑。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

,在這之前,父母該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到了青少年,便是驗收的時候,這驗收的便是父母的教育效果,而此時父母的教育功效便已經過期了。

正如龍應臺所說:“小孩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的有效。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先生”的女性——楊絳,並非從小就愛讀書,相反楊絳小時候很調皮,對學習更沒什麼興趣。

但她能之所以有如此蛻變,成為一代名人作家,離不開她父母的影響。

小時候淘氣,但父親從不會呵斥,而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告訴她道理,讓她明白什麼才是正確的。

在楊絳眼裡,父親能出口成章,寫文章入情入理,在《申報》上的評論一篇接著一篇,觀點擲地有聲。

她很佩服,有次忍不住請教父親是如何做到的。父親的回答讓她受益一生:“哪有什麼竅門?多念、多讀罷了。”

楊絳的母親平日雖為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操勞,但總會抽空翻一番古典文學。

受父母的耳濡目染,楊絳開始有樣學樣,找父親的藏書來讀,中外名著、古典詩書,無不涉略,讀得津津有味。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對於自己的女兒,楊絳也傳承了父親的教育方式,她從不會訓斥孩子,楊絳女兒喜歡讀書也是受了父母的感化。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我那位抱怨孩子的朋友,只要求孩子,卻忘了要求自己。

人不能改變人,只能影響人,孩子習慣的好壞,源自他看到的那個世界,而這個世界的創造者便是他的父母。

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的樣子。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6—15歲,請花3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裡寫:“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這種影響潛移默化且悠遠深刻。

好的家風,是會遺傳的。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要做什麼樣的人。

那些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為孩子做好榜樣的父母,他們的孩子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會遠走越遠,越飛越高。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陪著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