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本報記者王海亮 肖必歡: 九月的天津,風輕雲淡,秋高氣爽,一場期待已久的行業盛會引來全國關注的目光。

9月12日-14日,由中國表面工程協會主辦,天津濱港電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承辦,以“綠色園區協同發展•表面工程智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隆重召開。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開幕式現場

工信部裝備司機械處主任劉濤、天津市靜海區區長張慶恩、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任崔建新、中國表面工程協會理事長袁華、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捷,惠州金茂集團董事長張梁洪、總裁朱和平,中旺鎮黨委書記王慶聲、中旺鎮鎮長徐福明,北京工業經濟聯合會的代表,韓國代表團,以及以荊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嚴紅為代表的荊州市政府代表團、以眉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黃琪為代表的眉山縣政府代表團,全國各地電鍍(表面處理)行業協會的代表和表面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等近600人參加會議。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工信部裝備司機械處主任劉濤

開幕式上,工信部裝備司機械處主任劉濤發表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電鍍行業近幾年來取得的成績,特別是電鍍行業在推進綠色製造建設電鍍園區,緩解了當前資源環境瓶頸的約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加快表面工程行業發展方式,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綠色製造的思路。同時指出電鍍行業要加強清潔化的改造,以源頭削減汙染物產生為切入點,革新傳統工藝裝備,鼓勵企業採用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來實現行業的整體改造升級,進一步推動傳統的基礎製造工藝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和建設一批綠色的示範工程。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靜海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慶恩

靜海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慶恩說,靜海區多年來始終堅持服務北京疏解、服務雄安建設、服務天津定位、服務濱海開放、服務周邊發展,創建天津對接服務雄安新區的示範區和“橋頭堡”,堅定不移推進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在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未來的發展中,靜海區政府將始終堅持“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秉持政府和企業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的思路,深入落實服務企業的“天津八條”“靜海十六條”“科技十條”等政策措施,加大服務力度,為企業和項目提供“全天候”“保姆式”“一條龍”服務,共同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中國表面工程協會理事長袁華

中國表面工程協會理事長袁華充分肯定了園區採取分質分流管理,以清潔生產為核心,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節約原輔材料,降低汙染物的產生,對環保攻堅戰做出了貢獻。園區的廢水處理部門,要同入駐企業積極探尋水資源等能源資源回收利用,有效降低環保成本,吸引更多的表面處理企業入駐園區。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惠州金茂集團總裁朱和平

惠州金茂集團總裁朱和平表示,濱港公司始終秉承“讓政府放心 百姓安心 企業開心 我們必須用心”的使命,堅持以“廢水、廢氣達標排放為核心、園區管理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開展各項建設、工藝、招商和管理運營工作。目前,園區功能日漸完善、綜合配套基本齊全、管理體制趨向合理,硬件和軟件建設都凸顯創新生態的理念,形成了獨具濱港特色的發展體系,願與行業同仁攜手為推動京津冀地區電鍍產業轉型升級和環境綜合治理增添創新變革力量。

主題報告 內涵豐富

據悉,本屆研討會共計有8個主題報告,4個分組論壇,在為期三天的議程裡,各領域領導、專家 、行業同仁聚焦園區建設、園區管理、生產工藝、園區保障等熱點議題,展開交流、探討。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中國表面工程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捷

中國表面工程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捷做了題為“強化綠色發展理念打贏環保攻堅戰 建功新時代”的主題報告, 報告指出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表面工程行業調整升級和區域產業配套發揮了獨到作用。濱港基地的建成投入使用,標誌著北方地區表面處理園區建設、運營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他還提到,表面處理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舉辦以來,受到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各地表面行業協會和園區的重視,並提出了四個主要內容: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守好汙染防治攻堅陣地;謀劃長遠目標,夯實網絡信息基礎,預留智能製造成長空間;營造創新氛圍,增強共享發展理念,追求經濟社會效益雙贏;找準關鍵短板,完善服務保障措施,實現園區建設雙輪驅動。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常務副總經理張黎明

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常務副總經理張黎明以“探索綠色園區建設之路”為主題做報告分享。張黎明副總從“綠色引領、穩健運營”,“科技踐行、智慧管理”,“產業聚集、轉型升級”三個方面分享了濱港基地建設三年來探索綠色園區的發展歷程。他提到,三年來,基地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紮實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完善的生態環保體系;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不斷探索廢水處理工藝,並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及管理標準執行電鍍園區准入門檻制度,加強企業入園審查,嚴控源頭管理;全力實施包含環保生產管理、能源管理、在線監控等系統的電鍍園區信息化平臺建設,利用園區大數據創新優化管理和生產運營,逐步打造生態化+智能化的新型環保電鍍園區。

此外,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智能製造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陳琛、中航長沙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鄧雁秋、天津德威汽車表面處理有限公司營業部總監於惠賓、江蘇宏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欲、浙江海拓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海亮、廈門集智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琳分別做了《創新驅動、智慧轉型—關於智慧集群建設路徑的思考》、《從設計視角聚焦電鍍園區規劃建設》、《平臺與發展》、《智能環保型表面處理裝備在電鍍園區的應用》、《電鍍廢水達標新技術及特色化運營管理》、《利用信息化優化園區運營》的主題報告,為電鍍園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電鍍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分組論壇 精彩紛呈

論壇緊扣大會主題,從園區管理、園區建設、生產工藝、園區保障角度出發,以“新建園區需要注意的幾個程序” 、“園區管理多種模式的探討和交流” 、“廢水治理達標排放是核心中的核心” 、“綜合保障是園區運營發展的保護神”為議題,圍繞著如何建設綠色、生態、智能化園區;如何解決廢水、廢氣和固廢達標排放與循環回用;如何營造綠色和諧園企關係;如何將最新政策與園區管理相結合;如何推進電鍍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廣泛而高效的研究探討、交流共享。睿智的思想碰撞出靈感的火花,互動的交流誕生創新的藍圖。一場場報告和論壇的思想交流使一大批富有前瞻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案在本屆研討會中誕生。

走進濱港 見證發展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們參觀了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深入廢水處理中心、資源化處理中心、地下綜合管廊、水體風控中心、水電氣能源供應系統以及商務活動中心、綜合服務中心、檢測中心等,實地感受創新濱港、魅力濱港,嘉賓們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與會代表們參觀園區地下管廊

據悉,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隸屬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依據國家十二五發展總規劃總體部署,承擔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調整和環保企業轉移的重任。作為天津地區唯一的金屬(非金屬)表面處理的集中加工區,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是對接京津冀國際高端功能核心發展軸的重要支點。基地規劃總佔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電鍍廢水處理能力16000噸/天,總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可容納企業200餘家。入園企業涉及軍工、航天、航空、電子、高鐵、汽車、五金等先進製造業;園區建成後區域內投資總規模達110億元人民幣,工業年總產值近110億元人民幣,實現稅收約7億元人民幣,創造就業崗位約20000個。

自2015年9月開始動工建設以來,基地始終秉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的宗旨,以綠色為底、智慧為魂、安全為脈,不斷探索綠色園區建設發展之路,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下,基地相繼榮獲了社會責任貢獻獎、天津市科技型企業、創新園區獎等榮譽稱號,實現了高、快、優、新的園區發展加速度。濱港基地將綠色環保理念貫徹於建設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形成了獨具濱港特色的創新發展路徑。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與會代表們參觀園區資源化處理中心

在中國製造2025和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深化推進下,濱港基地作為製造業的配套產業,承接了京津冀區域優勢資源,在發展過程中堅持邊建設邊招商,以精益求精的園區品質,吸引了天津飛悅航空零部件表面處理項目在基地的正式落戶,帶動了龐巴迪航空、美國BE航空零部件項目等在內的一批實力強、水平高的多個航空項目落地航空產業園,快速形成完整的鑄鍛造、機加工、表面處理產業鏈,通過以商招商、產業招商的方式加快引進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的落戶,推動地區淘汰落後產能、引進高端製造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的新步伐。

為表彰濱港基地建設中的創新成果在電鍍園區發展、京津冀地區產業轉移中帶來的重大意義,本次會議中,中國表面工程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捷代表中國表面工程協會授予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創新園區”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牌匾。

第五屆全國電鍍園區建設運營研討會是在新時代改革創新的發展大局下,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政策下隆重召開的,在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發展史乃至中國電鍍史上都具里程碑意義。與會嘉賓齊心協力共推電鍍行業務實發展,集聚行業資源深入高效交流分享,探討了前沿的創新理念、先進技術和應用成果,為加強和促進各地電鍍園區建設的交流與合作、分享與變革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為促進我國電鍍園區向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持續發展方向邁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助力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促進京津冀協同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