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在肥舉行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在肥举行

共商產業發展大計 共議標準制定應用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在肥举行

圖為論壇現場。劉旭東攝(圖片來源:合肥發佈)

昨日,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在我市舉行。工信部副部長羅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作主題演講。副省長何樹山、華聚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江丙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局長張世宏、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奚國華和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出席開幕式並致辭。省政府副秘書長汪春明,省臺辦主任劉泉,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副主任王厚亮,市領導韓冰、王文松、彭慶恩出席開幕式。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在肥举行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和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共同舉辦,旨在推動兩岸電子信息產業的標準制定、技術交流、產業合作和機遇共享。

羅文在主題演講中指出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為製造業的創新和變革注入了強大動力。希望兩岸產業界圍繞產業生態體系構建,推動兩岸信息產業融合發展;瞄準全球先進技術,深化兩岸信息產業技術創新合作;引領兩岸信息產業發展,推進重點領域共通標準研製。通過攜手發展、增進互信,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從標準制定到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的全方位合作。

何樹山在致辭中說

皖臺兩地電子信息產業交流合作,基礎堅實、前景廣闊。此次工信部、國臺辦同意在合肥市設立 “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為皖臺創新產業合作新模式,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臺。安徽省將秉承開放的態度,為臺商營造更為優良的環境。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在肥举行

論壇開幕式上,工信部、國臺辦還舉行了合肥市“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授牌儀式。相關協會、基金會聯合發佈10項共通標準,1項案例彙編和1項白皮書。

新聞多一點

標準化對企業乃至行業發展將起到何種作用?該如何推動標準化應用?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如何?在昨天下午舉行的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智能製造、移動通信、半導體照明等十個分論壇上,來自電子信息及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齊聚一堂,分享當前標準化制定的成果,共謀推動標準化廣泛應用,探討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加強標準應用提升生產效率

安徽中顯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給京東方提供配套服務的設備生產企業,今年剛剛從廣東遷址而來。

作為智能製造分論壇的參會嘉賓,公司總經理吳春庚對智能製造行業標準制定感觸很深。“標準的制定對於企業乃至行業發展來說作用明顯。”吳春庚告訴記者,之前企業各行其是,都按照自己的標準開發生產產品,導致企業走了不少彎路,行業標準化的制定給企業發展指明瞭路徑,節約了成本。吳春庚舉了個例子,如分揀設備生產中,既可以通過視覺識別技術實現,也可以通過自動感應識別實現,行業標準的制定給出統一的實現路徑,給予企業方向性的指導。

近年來我市智能製造產業發展迅速,去年合肥成功獲選“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站上了製造業發展的新起點。對於快速成長中的智能製造產業而言,智能製造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應用意義非凡。“加強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等標準化應用,將極大提升企業效率。”工信部裝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國家工信部聯合相關部門大力推動智能製造標準的研製立項和應用,提高了科研人員和企業用戶對標準的認識,對行業發展起到了引領和指導作用。

標準制定與生活息息相關

車聯網是當下發展熱點。在車聯網分論壇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代曉慧表示,未來將加快關鍵技術、產業急需標準的研究制定,加緊研製自動駕駛及輔助駕駛相關標準、車載電子產品關鍵技術標準等,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為打造具有核心技術、開放協同的車聯網產業提供支撐。

標準不僅對行業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也與生活息息相關。

什麼樣的教室照明最符合學生用眼健康?浙江大學教授牟同升在半導體照明分論壇上給出答案:教室照明最好使用智能化的動態照明。“目前很多教室使用的是熒光燈,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室的黑板燈燈光分佈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

在此次分論壇中,參會嘉賓對於教室智慧照明這一議題提出了兩岸共同標準的建議。其中,學校教室照明測量方法方面,可參考國際ISO、IESNA的相關標準或根據中小學校教室照明提出可測量的參數,根據測量參數來制訂相應的測量方法;學校教室照明性能要求方面,應重點考慮中小學校教室照明以及充分考慮學校教學特點,根據不同的場景來制訂相應的照明指標要求。

工業APP助力工業互聯網發展

既有對於標準制定和應用的探討,也有對於產業發展的洞見。在服務應用分論壇,來自大陸及臺灣的8位主講人圍繞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等主題進行了主題演講。

工業互聯網是眼下最熱門的發展領域,什麼才是工業互聯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暉表示,工業互聯網不僅僅包含製造業,還應包含能源、醫療、交通等領域。“智能製造”“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雖然名稱不同,但在本質上都是在強調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的技術,去實現各個領域和產業的數據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

智能雲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製造研究院院長劉廣傑給參會者介紹了工業APP如何助力工業互聯網的生態建設。他說,相較於傳統工業軟件,工業APP有著成本較低、組態靈活、持續更新、快速部署等優點,是傳統工業軟件的演進方向。隨後,他通過列舉工業APP在機械加工領域的實踐應用,給與會嘉賓講解工業APP的實際功效。一鍵報修、刀具管理、工單管理等一個個具體的工業APP,可以幫助企業設計圖紙、選擇工藝方案,選擇刀具、卡具等,既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又能使一些技術經驗更容易複製推廣。劉廣傑預測,未來工業APP將與製造業各個領域深度融合,形成豐富的行業知識庫與APP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