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古泉佳品-大清銅幣湘字版

中國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錢幣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古錢幣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革,見證了幾千年的風雨變幻,其濃厚的文化思想底蘊使得古錢幣的美學研究工作具有不同的意義。字、形、色、質、聲五個層面逐漸成為中國古錢幣美學鑑賞的重要方式。中國錢幣種類繁多,各有千秋,其中清代大清銅幣尤為著名。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世存量比較大。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10月,清政府在天津設立的戶部造幣總廠開始鑄造新式銅元“大清銅幣”,並頒佈《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規定:“銅元成色定為用九五紫銅,五釐白銅,願用聽錫一釐”;“重量定準當二十者重庫平四錢,當十者重庫平二錢,當五者重庫平一錢,當二者重庫平四分”;“統一製造大清銅幣,由戶部頒發祖模,均與總廠所鑄一律,惟於正面加鑄省名一字,以便查考。每次鑄出,均須呈送財政處戶部化驗,並由財政處戶部隨時遵派要員前往稽查”,“各省所鑄銅幣,應令該省所設官錢公估等局,酌量市面情形定價,隨發隨收,持之以信”;“各省所鑄銅幣, 不得大宗販運出生活上,若各省需用銅幣,可備價至總廠領取”

1906年7月,清政府處戶部又奏請朝廷, 擬將當時全國24處銅元局,酌量歸併為九處,如折中所述:“然中國幅員遼闊,若如全國僅設一廠,轉運恐形不便,惟有相度地勢之拼。除臣部所設總廠外,擬以山東歸併直隸為一廠,湖南歸併湖北為一廠,江西、安徽、江蘇、清江並歸江寧一廠,浙江歸併福建為一廠, 廣西歸併廣東為一廠。合奉天、河南、 四川、雲南四廠,共九處, 皆歸臣部統轄。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大清銅幣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此枚錢幣錢面中央為“大清銅幣”四字,內嵌一小字“湘”,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丙午”,左右兩側為“戶部”,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CopperCoin(大清帝國銅幣)”字樣。此枚錢幣保存完好,包漿渾厚,鏽色自然。不可多得。

虎拍藝術網:古泉佳品-大清銅幣湘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