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民國三年袁大頭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歷史發展的階段都是我們國家成長的足跡,銀元也正是這歷史銀河中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歷史時期也使它在錢幣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袁大頭”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大頭”銀幣共有四種面值: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其中最常見的為壹圓袁大頭,袁大頭髮行了很多版本的錢幣,其中主要包含有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由於袁大頭銀元鑄造的時間長,參與鑄造的造幣廠多,因此,現在存世的袁大頭銀元的版別也多,而其中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的版別就和其他年份都不一樣,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的正面圖案是袁世凱的側面頭像,上面的文字是:中華民國三年,在‘年’字的後面沒有‘造’,其他年份的袁大頭銀元的‘年’字後面都加上了一個字“造”。

袁大頭背後嘉禾環繞的“壹圓”兩字為羅復堪所寫,他中華民國時期北京“四大書家”之一。他是羅癭公的從弟,康有為的弟子。羅復堪自幼就喜好書法,12歲時開始學習歐體、15歲又改習顏體,18歲之後,潛心研習六朝碑帖,人到中年之時,雖不專事書法,卻早已是馳譽南北的章草名家。在民國初年,羅復堪供職於財政部泉幣司,當時他的書法,在圈內已經很有名氣,正當“袁大頭”計劃上馬,近水樓臺,錢幣題字就落在他的身上了。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袁大頭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上列“中華民國三年”,中心圖案為袁世凱正面五分側臉像,背後嘉禾圍繞“壹圓”字樣,袁大頭背面鑄有嘉禾紋,嘉就是豐碩、美好、祥瑞的意思,禾就是禾苗。“嘉禾”就是美禾象徵豐收,繁榮,古人視嘉禾圖案為吉祥的象徵。錢幣保存均較為完好,圖案文字較為清晰,包漿渾厚,鏽色自然,有著銀元獨一無二的美麗。

虎拍藝術網:民國三年袁大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