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相教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決定不能夠吝法

轉相教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決定不能夠吝法

今天我們回到科題,“轉相教化”。

請看經文:

【經】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註解是黃念老老居士的。

【解】“轉相教語”。於諸親友“轉相教語”,則為利他。

我們除了自利之外,要記住,佛度有緣人,我們把這個法門、把這部經介紹給別人,他要修成了、要接受了,“信願持名”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決定成佛,誰度他的?你度了他。度一個人成佛,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你還能不往生嗎?!肯定往生。為什麼?他報恩。到你臨命終時,他跟著佛一道來接引你,他會告訴佛,我能到極樂世界全靠他,他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我才能到極樂世界。

這就知道,“轉相教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決定不能夠吝法。自己修這個法門,不肯告訴別人,把最殊勝的法門介紹給別人,他成功,我有保障。幫助人唸佛往生,人越多越好,這“利他”。

下面這一句也是經文:

【解】“若不說法度眾生,是即無能報佛恩”也。

這個我們要記住,歡喜說法,你說,一定要修。你自己通達經教,不能夠依教奉行,那就難了。選中這個法門,經要常常念,古大德教導我們“讀書千遍”,我們能不能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千遍?我知道同學當中有一位,她唸了兩萬遍,我問她,你用多少時間?十年,難得,她如果是不退初心,就是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必定得生。

所以“讀誦”非常重要、“演說”非常重要。“讀誦”是自利;“為人演說”是利他。“自他兩利”跟佛同心同願,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解】下復勸“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約檢”,猶言束斂,即“當自端心,當自端身”之義。

佛的教戒不要忘記,時時刻刻記在心上,時時刻刻表現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叫“端”,“端心”。

淨宗這個法門,“端心”就是心上有阿彌陀佛,身禮佛、口唸佛、心想佛,三業精進,這就是“端心、端身”的意思。

【解】“和順義理”者,謂言行舉止悉皆和於義而順於理。和於義,動止咸宜。順於理,自然中節。

這兩句話念老在此地勸我們,特別提出來。

“和於義”,“義”就是義理,常常我們連起來講。這個地方把“義”跟“理”展開,我們的言語、我們的動作,“於義”,“義”是應當做的,應當做的這叫“義”。

“理”,“自然中節”,“義理”是有節度的,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不及是失禮,超過了也是失禮。譬如現在,禮節裡面最恭敬是三鞠躬,你要四鞠躬,就過了,不合禮;你要是兩鞠躬,兩鞠躬沒到,不夠,也不合禮。所以這個“順於理,自然中節”,“理”叫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禮佛三拜,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見佛,恭恭敬敬地拜,三拜,不是拜給佛看的,是自己對佛的尊重恭敬,佛不在了,塑的佛相都這麼恭敬,如果佛在世,當然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