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下一次危機導火索可能是它!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源於2007年的次貸危機,美國房地產泡沫加上金融衍生工具把泡沫擴大化,致使風險迅速擴散至全球……

隨著市值曾經位列美國第4的投行——雷曼兄弟因投資次級抵押住房貸款產品不當蒙受巨大損失,向紐約南區美國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將次貸危機推向高潮,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危機蔓延,誘發了20多個國家銀行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最終導致全球出現經濟負增長。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佈破產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恐慌籠罩市場,股價跌落懸崖,全球經濟衰退,幾十兆美元人間蒸發,美國國債暴增一倍。

十年前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創,至今仍有餘溫。十年後的今天,在世界面臨新問題的當下再去回首這場危機,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下一次的危機呢?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既包含長期的基本面因素也包含短期因素。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市場產生了過多壞賬和次級抵押貸款。當房價開始下跌,抵押物因質量受到質疑而貶值,且金融機構不知道哪個可交易工具與房地產相關,從而產生的不確定性造成了恐慌。

次貸危機的本質是債務危機。債務是以收入進行償還的,在債務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增長速度時,就會出現危機。與以往的金融危機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發生在發達國家,而且是在美國。這與全球化背景下發達國家的產業外移和國內產業空心化現象有一定的關係。

金融危機中的中國和美國

而在這10年裡,中國經濟不僅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在席捲全球的衰退潮中,中國發揮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壓艙石與推進器作用,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通過貿易和投資,中國有力地幫助世界多國走出危機。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股神巴菲特難忘十年前的人心惶惶,日前接受CNBC關於金融海嘯十週年的特別專訪時提到,“這是前從未見的事情,即使是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也沒有造成這樣的後果。系統停止了,但3500萬美國人卻已經把資產放進了資本市場。”

“我把它描述成經濟領域的‘珍珠港事件’,掌理大型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惹出麻煩,卻躲過了災難,還依然鉅富。某種程度來說,他們很可恥。”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曾經有段時間,美國紐約出現了很特別的城市觀光景點,就是專門帶觀光客去參觀這幾家亂七八糟、專門騙人的銀行,還有這些始作俑者們的住宅。他們高舉牌子和擴音器,“這是某某人的家”“他做了哪些事情”……

現在,已經沒有人再譴責這些人了,反而譴責移民、譴責亞洲人偷走工作。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2009年警方突擊工作場所搜捕非法移民

小妹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非常適合用在這裡——歷史是很容易被遺忘的,而且很容易被轉移焦點,尤其把自己所做的罪惡都推給外國人。這是歷史上最常重複的一件事情。

雖然金融海嘯十週年了,但它並沒有成為歷史,事實上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影響仍餘波未平。量化寬鬆令美國資產負債表規模一度達到4.5萬億美元,目前全球債務高企,已經超過次貸危機前的水平達到歷史最高。

一些國家並不知道金融海嘯的真實現象,甚至已經被美國某些人引導成是全球化造成的結果,這些人刻意想要大家遺忘,然而這是必須記得的。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特朗普聯大演說再批全球化

2008的金融海嘯嚴重打擊人們對政治和商業精英的信任,引發危機的人依然安領厚祿,所有負擔全壓在民眾身上。但特朗普可能並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並非所有的經濟災難都是相同的,但從過去的金融危機中吸取的教訓可以應用於未來。

世界經濟需要各方共同呵護

在10年前的那場危機中,各國得出的寶貴經驗是:要應對全球危機,就需要建立更緊密夥伴關係,攜手行動,為世界經濟增長傳遞信心,提供動力,增進合作,促進普遍繁榮。

在歷盡風險之後重新穩固下來的世界經濟增長勢頭應該得到各國的珍視,做世界經濟負責任的維護者和建設者。

尤其是在民粹主義驅動的單邊行動捲土重來的時刻,更需要各方努力呵護和加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反對保護主義,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加強多邊貿易體制,確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增長能夠惠及更多人。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危機已經爆發十年,一些國家的經濟延續了復甦的勢頭,甚至增長態勢可能比危機前的水平還要好。因此,不少人已經患上健忘症,忘記了十年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攜手同行、同舟共濟的一幕。甚至覺得自己今天的復甦,完全是一己之力。誠然,某些人確實有那樣的天性,好了傷疤忘了疼。但這不會沒有代價。忘記歷史,很可能會讓歷史再次重演。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有些人或許可以搞單邊主義,但帶來的後果未必是單邊的。目前,一些國家的經濟已經出現泡沫的跡象,金融市場的風險也在積聚,一些新興市場的資產遭到拋售,這些都增加了危機再次降臨的風險。面對這種情況,需要重溫10年前那場危機的“病因”和痛苦總結出的“藥方”,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的循環。

下一次危機的導火索可能是它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施榮恩(Ronald Schramm)、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周宇表示,此外,點燃下一次危機的導火索可能是美國股災

美國股市出現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牛市,美國股市市盈率比歷史平均水平高出50%,一旦經濟增速下滑,美國股市將面臨大幅度調整的壓力。歷史上也的確發生過這樣的慘劇,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另外,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破壞了G20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也將成為風險。G20是金融危機的產物,其目的是通過全球層面的金融合作防範金融風險。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9月24日舉辦的金融危機研討會上,美國前財政部長蓋特納表示,上次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協調全球主要經濟體降低利率,召開G20會議以阻止全球金融體系崩潰,各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注資,這些措施成功扭轉了市場情緒。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

國際合作框架和機構退化可能成為下次危機的催化劑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往下看,還有更多精彩~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下一次危机导火索可能是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