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月洞門,大概是蘇州園林中最常見的。

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月洞門,其實就是圓門。它也叫月亮門,因其模仿一輪十五圓月而築,是月亮崇拜的物化。《靈憲》曰:“月者,陰精之宗。”20世紀初,有外國記錄中國的書,便以《月洞門》命名。

月洞門取像於滿月,飽滿、充實、柔和、活潑。其實月圓的時間很短,太陽才是長圓不變,可中國人就是喜歡滿月。一來它的光芒柔和可親,二來“不長圓”反而完美。滿月,正好是一次完整。況且佛教中滿月也是美好與安詳的象徵。夜色中,月華如水,符合中國人的詩意情結。

所以,圓月之門才叫月洞門。顯然,它不是彎的。

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據說月洞門是南朝陳後主設計。

當年他“為張貴妃麗華造桂宮於光明殿後,作圓門如月,障以水晶。後庭設素粉罘罳(註釋:網),庭中空洞無他物,惟植一桂樹。樹下置藥杵臼,使麗華恆訓一白兔。

麗華被素袿裳,梳凌雲髻,插白通草蘇孕子,靸玉華飛頭履。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帝每入宴樂,呼麗華為‘張嫦娥’。”昏君、寵妃、月洞門,倒有一種末日的浪漫。

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留圓“又一村”,顯然取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洞門內外,景色大相徑庭。果然是柳暗花明。

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拙政園“梧竹幽居”亭是方形,四面均開月洞門。透過圓門,是山林、樓臺、水池、花木,恰如亭內文徵明對聯所云: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網師園“竹外一枝軒”,取意蘇軾詩《和秦太虛梅花》:“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軒內翠竹兩叢,軒外一株寒梅橫斜而出。

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滄浪亭五百名賢祠東側,月洞門兩側磚額分別為“周規”和“折矩”,意謂名賢皆來回有規,進退有矩。

月洞門,一輪圓月華入水,但它不是彎的

回聲空想,寫點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